善刀而藏,为之踟蹰
出处:《望故庐一首》
宋 · 周紫芝
龟城去江,邈在一隅。
我家龟舫,亦足轩渠。
草耕木茹,瓮牖蓬枢。
有客二人,寔邀望舒。
长须之奴,玉川之庐。
何必仙去,方丈蓬壶。
何必校书,起居何如。
无祸为福,徐行当车。
我乎谁交,谁乎我徒。
春蛙嘈杂,夏木扶疏。
大盗遽起,山摧海枯。
我焚其巢,将焉适欤。
善刀而藏,为之踟蹰。
望我故处,宛其在涂。
我友云亡,云谁与娱。
愿洗甲兵,肉四海臞。
奠我新宅,以饱三馀。
我家龟舫,亦足轩渠。
草耕木茹,瓮牖蓬枢。
有客二人,寔邀望舒。
长须之奴,玉川之庐。
何必仙去,方丈蓬壶。
何必校书,起居何如。
无祸为福,徐行当车。
我乎谁交,谁乎我徒。
春蛙嘈杂,夏木扶疏。
大盗遽起,山摧海枯。
我焚其巢,将焉适欤。
善刀而藏,为之踟蹰。
望我故处,宛其在涂。
我友云亡,云谁与娱。
愿洗甲兵,肉四海臞。
奠我新宅,以饱三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诗人以龟城和江水为背景,将自己寓居的小舟比作龟舫,生活简朴却自得其乐。他邀请了两位客人,一个名为望舒,另一个是玉川子,这两人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或象征。长须之奴和玉川之庐,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隐逸生活。
接着,诗人提出了对仙境和官场的反思,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远离尘世或追求高位,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简单。他强调了祸福之间的转换,以及在困境中保持平和的重要性。诗人在思考与谁为伴,与谁为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春天的蛙声和夏天树木的繁茂,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然而,诗人的思绪转向了社会的动荡,大盗兴起,山河破碎。面对这样的局面,诗人表示要焚毁敌巢,保护和平,希望能让四海之内的人们饱食无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重建家园的渴望,并希望在闲暇之余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比、反思和愿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谊、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