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出处:《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 其五》
唐 · 贯休
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褚祥为郡曾如此,却恐当时是偶然。
褚祥为郡曾如此,却恐当时是偶然。
注释
方恐:恐怕。狱中:监狱内。
桃树:桃树。
出:生长、开花。
忽闻:忽然听到。
枯木:枯萎的树木。
却生烟:竟然发出青烟。
褚祥:人名(这里指代某个人)。
为郡:担任郡守。
曾如此: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情况。
却恐:但又担心。
当时:那个时候。
偶然:意外或巧合。
翻译
我担心监狱中的桃树会开花结果忽然听到枯木竟然冒出青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对生命力强弱反差现象的思考之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与凋零交织的图景。
"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生命力强大的反常现象。在一个本应是枯萎衰败之所的环境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生机。这里的“狱中”暗示一种被束缚和压抑的情境,而“桃树出”则代表着希望与生命力的爆发;“枯木”原本象征着衰败,但却“生烟”,寓意着即使在看似无生的东西中,也可能潜藏着复苏的力量。
"褚祥为郡曾如此,卻恐当时是偶然。"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思和怀疑。通过历史上的例证“褚祥为郡”,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这样的奇迹是否真的发生过?而最后一句“却恐当时是偶然”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困惑与质疑,认为这种生命力的反常现象可能仅仅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观察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哲理:即使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生命力依然有可能爆发,但这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寄予厚望,则是另一个问题。这样的内心纠葛与困惑,使得诗歌内容更显深邃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