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岩烂石耸溪湾,峻削陶人手不閒
出处:《烂石》
宋 · 韦骧
嵌岩烂石耸溪湾,峻削陶人手不閒。
落在深郊犹及此,斧斤何必叹牛山。
落在深郊犹及此,斧斤何必叹牛山。
鉴赏
这首诗《烂石》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嵌岩烂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工雕琢的巧妙结合。
首句“嵌岩烂石耸溪湾”,以“嵌岩”和“烂石”两个词组构成画面的主体,形象地描绘了岩石在溪湾中突兀而立的景象,岩石因岁月侵蚀而显得斑驳陆离,却依然坚韧挺拔,展现出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这里的“嵌岩”与“烂石”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也暗示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次句“峻削陶人手不閒”,则将视角转向了人工的介入。通过“峻削”一词,诗人赞美了陶艺人的技艺高超,他们能够将坚硬的石头削成精美的艺术品,展现了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光辉。同时,“手不閒”三字生动地刻画出陶艺人辛勤工作的场景,他们不辞辛劳,精心雕琢,使得原本平凡的石头焕发出新的生命。
后两句“落在深郊犹及此,斧斤何必叹牛山”,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工关系的思考。前一句“落在深郊犹及此”意味着即使在偏远的郊野,人工的痕迹也能被发现,强调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后一句“斧斤何必叹牛山”则是对前文的呼应与升华,诗人借“斧斤”(斧头)与“牛山”(传说中的山名)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与人工之间平衡的追求。这里“何必叹”三字蕴含深意,似乎在提醒人们,不必过分哀叹人工对自然的改变,而是应该寻求一种和谐共生的方式,让自然之美与人类文明相得益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微妙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类智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