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花侵道碧,晚翠初空濛
出处:《夏日珠溪赋八音体 其一》
宋 · 方岳
金筛薜萝月,玉戛琅玕风。
石根一睡美,幽尚谁与同。
丝棼俗士怀,颠倒崔烈铜。
竹筇肯俱来,独予两诗穷。
匏瓠亦缠藤,永日闭梵宫。
土花侵道碧,晚翠初空濛。
革华共徘徊,爱此山丛丛。
木犀约重游,小待香玲珑。
石根一睡美,幽尚谁与同。
丝棼俗士怀,颠倒崔烈铜。
竹筇肯俱来,独予两诗穷。
匏瓠亦缠藤,永日闭梵宫。
土花侵道碧,晚翠初空濛。
革华共徘徊,爱此山丛丛。
木犀约重游,小待香玲珑。
注释
筛:穿透。薜萝:植物名,藤蔓状。
月:月亮。
琅玕:美玉。
石根:石头下。
睡:沉睡。
幽尚:幽静之地。
丝棼:纷乱如丝。
俗士:普通人。
颠倒:扰乱。
竹筇:竹杖。
肯:愿意。
诗穷:诗才枯竭。
匏瓠:葫芦。
缠藤:缠绕藤蔓。
永日:整天。
梵宫:佛寺。
土花:地上的花草。
晚翠:傍晚的绿色。
革华:植物名,可能指某种树。
徘徊:漫步。
丛丛:茂盛。
木犀:桂花。
约:约定。
香玲珑:香气浓郁。
翻译
月光穿过薜荔和萝藤,清风吹过似玉击琅玕。石头下的沉睡如此美妙,谁能共享这深幽之境?
世俗之人怀念纷乱,崔烈铜器颠倒了心境。
竹杖愿一同前来,只有我俩在诗的世界里穷尽探索。
葫芦藤蔓缠绕,整日闭锁在佛寺中。
土花侵蚀着青石路,傍晚的翠色朦胧。
我与革华在林间漫步,钟爱这片繁茂的山丛。
相约木犀再次来访,稍待香气四溢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景。开篇“金筛薜萝月,玉戛琅玕风”两句,运用了精美的比喻,将月亮比作细腻如丝的筛子,风则是珍贵如玉的琅玕,这样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
接着,“石根一睡美,幽尚谁与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石根”指的是山石之根,化用为安静宁寂的休憩之地,而“幽尚”则是对隐秘雅致情趣的追求。
“丝棼俗士怀,颠倒崔烈铜”两句,通过比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以及对那些过于华丽而失去真实本质事物的鄙视。这里的“丝棼”形容世间杂乱如同编织的网,而“颠倒崔烈铜”则是用来比喻那些过度装饰、失去了纯净之美的事物。
“竹筇肯俱来,独予两诗穷”表明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这里,“竹筇”象征着清高脱俗,而“独予两诗穷”则是说只有自己与这两首诗相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后面几句“匏瓠亦缠藤,永日闭梵宫。土花侵道碧,晚翠初空濛。革华共徘徊,爱此山丛丛。”则继续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情景,其中“匏瓠”指的是瓜果蔬菜,“永日闭梵宫”表达了长时间地居住在这自然之中;“土花侵道碧,晚翠初空濛”则是对自然界色彩变化的细腻描写;“革华共徘徊,爱此山丛丛”强调了诗人对这片山野的热爱。
最后,“木犀约重游,小待香玲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探索与期待,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享受。这里的“木犀”指的是树木间的小径,而“小待香玲珑”则是说在等待着那一缕缕清新的香气。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