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悟前身是,始觉受记真
出处:《崧山纪异赞》
明 · 区大相
我闻西方尊,接引为慈仁。
从其所修受,而别善恶因。
峨峨南崧山,胜地久荆榛。
梵宇日倾圯,金像空嶙峋。
大夫买山隐,转念像教湮。
舍宅重布地,移佛动金轮。
接引何为者,人力不能伸。
大夫祷以意,倏然举行频。
捷如鼓答桴,轻如筏渡津。
灵蛇口中出,经藏腹内陈。
中有梁皇谶,姓名犹未泯。
乃悟前身是,始觉受记真。
秋官尔应知,指穷于为薪。
薪尽火复传,咸在当生身。
修持若不倦,世界即天人。
从其所修受,而别善恶因。
峨峨南崧山,胜地久荆榛。
梵宇日倾圯,金像空嶙峋。
大夫买山隐,转念像教湮。
舍宅重布地,移佛动金轮。
接引何为者,人力不能伸。
大夫祷以意,倏然举行频。
捷如鼓答桴,轻如筏渡津。
灵蛇口中出,经藏腹内陈。
中有梁皇谶,姓名犹未泯。
乃悟前身是,始觉受记真。
秋官尔应知,指穷于为薪。
薪尽火复传,咸在当生身。
修持若不倦,世界即天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名为《崧山纪异赞》。诗中描绘了对佛教信仰的深切感悟与实践,以及对佛法传播的热切期盼。
诗的开头便提到了佛教中的“西方尊”和“接引”,象征着慈悲与引导,接着描述了南崧山原本荒废的景象,以及一位“大夫”(可能是区大相自己)购买此山,重建寺庙,恢复佛像,展现出了对佛教的深厚信仰与实际行动。
“接引何为者,人力不能伸。”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法传播困难的感慨,但紧接着“大夫”通过祈祷,奇迹般地使寺庙得以重建,展现了超自然的力量与希望。
“灵蛇口中出,经藏腹内陈。”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述了佛法的传承与传播,如同灵蛇吐出经文,经藏被妥善安置,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递。
“中有梁皇谶,姓名犹未泯。”提到“梁皇谶”可能是指与佛教相关的预言或经典,强调了佛法中蕴含的预言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即使时间流逝,这些预言依然铭记在心。
最后,“修持若不倦,世界即天人。”鼓励人们持续修行,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达到与佛界相通的境界,实现内心的升华与世界的和谐。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佛教的虔诚与敬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播与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