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全文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

宋 · 苏辙
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照佛有馀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应。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

拼音版原文

sānniánménqiánjīnréngkàndēng

zhàoyǒuchángzhàochéngxīn便biànchéngchéng

zhuīhuānkuángwàngfǎndìngsēnghuànyīng

gèngdào西chánsuǒwènqiángzhèngdēngdēng

注释

三年:过去三年。
踏:踏入。
门前路:回家的路。
今夜:今晚。
屋里灯:家中的灯火。
照佛:照耀佛像。
馀:剩余、额外。
自照:也照亮自己。
澄心:使心澄清。
无法:无法做到。
成澄:自然变得清澈。
追欢:追求欢乐。
狂客:放纵的客人。
去忘返:离去而忘记返回。
入定:进入禅定状态。
孤僧:独自的僧人。
唤不应:叫他不应。
西禅:西边的禅寺。
何所问:能问什么问题。
隔墙:隔壁的墙壁。
鱼鼓:寺庙中敲击的鱼皮鼓。
登登:鼓声节奏。

翻译

三年没有回家门,今晚依旧看见屋里的灯光。
照佛之余也照亮自己,无法静心时心自然清澈。
寻欢作乐的客人离去忘记回头,独坐禅定的僧人叫他不应。
再到西禅寺又能问些什么,隔壁寺庙的鱼鼓声正敲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豪苏辙在上元之夜游历西禅观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沉思。首句“三年不踏门前路”,流露出诗人久未涉足尘世的清修生活;“今夜仍看屋里灯”则描绘出他在特殊节日里观灯的独特场景。

“照佛有馀长自照”一句,暗示了观灯的同时也在自我省察,佛光不仅照亮了佛像,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澄心无法便成澄”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净化与禅定,即使无须外在法度,也能达到心境的澄清。

“追欢狂客去忘返”描绘了世俗之人沉浸于欢乐中难以自拔,而“入定孤僧唤不应”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即使是喧闹的观灯之夜,他也能沉浸在自己的禅定世界中,不受外界打扰。

最后,“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以听觉形象收尾,鱼鼓声隔着墙壁传来,象征着尘世的热闹与禅寺的静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思考更深的禅理,但又似乎并未急于寻求答案,而是让心灵在寂静中得到升华。

整首诗通过观灯这一活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清净的禅意人生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