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知秋候时鸣壁,香碍蒲帘不出门
出处:《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其三》
宋 · 苏辙
蛩知秋候时鸣壁,香碍蒲帘不出门。
隐几无言心有得,南窗晴日暖侵轩。
隐几无言心有得,南窗晴日暖侵轩。
注释
蛩:蟋蟀。秋候:秋天的季节变化。
鸣壁:在墙壁边鸣叫。
香碍:香气阻碍。
蒲帘:用蒲草编织的门帘。
不出门:不愿出门。
隐几:倚着几案。
无言:沉默不语。
心有得:内心有所领悟。
南窗:南边的窗户。
暖侵轩:温暖的阳光照进屋内。
翻译
蟋蟀感知到秋天的气息,在墙壁边鸣叫,香气从蒲草帘内飘出,使人不愿出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毛君山房即事十首(其三)》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对秋虫鸣叫和室内环境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情境。"蛩知秋候时鸣壁",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意渐浓,蟋蟀在墙壁间低吟,仿佛知晓时节更替,增添了季节的韵味。"香碍蒲帘不出门",进一步描绘了室内香气缭绕,连厚重的蒲帘都似乎因香气而显得碍眼,不愿拉开,足见主人生活的雅致与享受。
"隐几无言心有得",诗人静坐几前,默默无声,内心却充满感悟,暗示着他在静谧中获得了某种人生的体悟或内心的满足。最后,"南窗晴日暖侵轩"以温暖的阳光透过南窗洒满整个房间,渲染出一种明亮而舒适的氛围,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