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憎后夜双溪月,独照胡床八咏楼
出处:《寄问喻邦相病时中秋前二日》
明 · 胡应麟
咫尺牙旗越水头,招寻犹滞木兰舟。
羊裘万里归风雪,龙剑三旬隔斗牛。
沈约病馀偏瘦损,虞卿书就任穷愁。
生憎后夜双溪月,独照胡床八咏楼。
羊裘万里归风雪,龙剑三旬隔斗牛。
沈约病馀偏瘦损,虞卿书就任穷愁。
生憎后夜双溪月,独照胡床八咏楼。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寄问喻邦相病时中秋前二日》。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喻邦相病中情况的关切与思念,以及对中秋佳节不能相聚的遗憾。
首句“咫尺牙旗越水头”,以“咫尺”形容距离之近,却用了“牙旗”这一军事象征,暗示喻邦相虽在身边,但如同远在天边,难以接近。接着“招寻犹滞木兰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想要接近友人,却因某种原因未能如愿的心情。
“羊裘万里归风雪,龙剑三旬隔斗牛”两句,运用典故,以“羊裘”比喻友人的归隐之意,“万里”、“风雪”渲染出归途的艰难;“龙剑”、“三旬”、“斗牛”则寓指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遥远,表达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深切同情。
“沈约病馀偏瘦损,虞卿书就任穷愁”两句,通过历史人物沈约和虞卿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病痛中的消瘦和精神上的困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境遇的感同身受。
最后,“生憎后夜双溪月,独照胡床八咏楼”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不能与友人共赏明月的遗憾之情,以及对友人孤独处境的怜悯。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