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图障烂如星,胜似屏风映紫茎
出处:《再用前韵盖座上有九老绣幛》
宋末元初 · 牟巘
耆英图障烂如星,胜似屏风映紫茎。
洛社便如同此乐,商颜未必采其荣。
戴花刘九徒歌舞,当局温公岂醉酲。
试问诸贤閒得否,熙丰一鼎沸于羹。
洛社便如同此乐,商颜未必采其荣。
戴花刘九徒歌舞,当局温公岂醉酲。
试问诸贤閒得否,熙丰一鼎沸于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文人雅集的情景,通过“耆英图障”这一形象,展现了老者相聚、欢歌笑语的场景。诗人以“烂如星”形容绣幛上的图案繁多而生动,比之屏风映照的景象更为丰富,暗示了聚会中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洛社便如同此乐”,借用了古代洛阳地区文人聚会的传统,表达了聚会的欢乐氛围与洛社相媲美,强调了聚会的高雅与趣味。接着,“商颜未必采其荣”则以商颜山的隐士生活为对比,突出聚会中的乐趣远超于隐居之乐,进一步强调了聚会的吸引力和社交价值。
“戴花刘九徒歌舞”一句,通过具体人物的活动,描绘了聚会中的欢愉场面,刘九戴着花朵,歌舞相伴,形象地展示了聚会的热闹与欢乐。而“当局温公岂醉酲”则巧妙地将聚会的主角温公(温庭筠)置于其中,暗示了聚会不仅有酒宴之乐,更有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温公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与情趣。
最后,“试问诸贤閒得否,熙丰一鼎沸于羹”表达了对聚会中是否能有闲暇时光的疑问,同时以“熙丰一鼎沸于羹”比喻,将历史上的熙宁、元丰年间的政治风云与聚会的热闹进行对比,暗示了聚会不仅是当下的欢愉,也承载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文人聚会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