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旱逾两年,一水又三月全文

一旱逾两年,一水又三月

出处:《啼饥行
清 · 章上弼
一旱逾两年,一水又三月
雨旸既失时,灾荒遂迭出。
自从入秋来,良田再沦没。
堤防岂不严,所苦人力竭。
秋场禾不登,日渐生计拙。
比邻八九家,薄暮炊烟绝。
侧耳闻啼饥,伤心难具述。
因思良有司,救荒岂无术。
救荒救已荒,所操术已末。
要在裕其原,勿使有所缺。
因事课惰勤,尽心及沟洫。
催科鞭扑宽,民得食其力。
先事不绸缪,后悔徒操切。
琐琐乡里间,贫富相赡恤。
盖藏亦无多,人众不易活。
谁指千石囷,聊尔济仓卒。
慨此念哀鸿,浩歌肠内热。
天心本仁爱,愿民足衣食。
胡为降鞠凶,荡及万家室。
粟贵性命贱,攘夺恐骚屑。
履霜思坚冰,忧怀何时辍。

鉴赏

这首清代章上弼的《啼饥行》描绘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带来的社会困境。诗中通过“一旱逾两年,一水又三月”展现了连续的旱涝灾害,导致“良田再沦没”和“灾荒迭出”。诗人关注农民的艰辛,“秋场禾不登”使生活日益艰难,邻居们甚至到了“薄暮炊烟绝”的悲惨境地。

诗人反思政府官员在救荒中的责任,“救荒救已荒,所操术已末”,指出应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要在裕其原,勿使有所缺”,强调事先的筹划和对水利设施的重视。他还提出减轻赋税以激励生产,“催科鞭扑宽,民得食其力”,批评官府未能提前预防,导致“后悔徒操切”。

诗中还表达了对乡里贫富互助的温情,“琐琐乡里间,贫富相赡恤”,以及对社会资源匮乏的担忧,“盖藏亦无多,人众不易活”。最后,诗人感叹天灾人祸,希望“天心本仁爱,愿民足衣食”,质问为何天降灾祸,使得“粟贵性命贱”,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诗人对公正治理的期盼。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