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疏同伊训,遗章入禹谟
宋 · 王禹称
麟丧虚灵囿,凤衰空帝梧。
陶镕存庶汇,霖雨润寰区。
旧疏同伊训,遗章入禹谟。
九原何所恨,犹未灭匈奴。
陶镕存庶汇,霖雨润寰区。
旧疏同伊训,遗章入禹谟。
九原何所恨,犹未灭匈奴。
注释
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祥瑞动物,象征吉祥和仁德。丧:丧失,消失。
虚灵囿:失去生机的灵兽乐园。
凤:凤凰,古代神鸟,象征皇权和祥瑞。
衰:衰落,减弱。
帝梧:帝王的梧桐树,象征皇室或权威。
陶镕:比喻培养和汇集。
庶汇:众多的生物种类。
霖雨:连绵的大雨,象征恩泽。
寰区:全世界。
伊训:伊尹的教诲,指古代贤臣的智慧。
禹谟:大禹的治国策略,代指古代贤明的治理之道。
九原:古代对死者的称呼,指地下世界。
恨:遗憾。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指外敌。
翻译
麒麟不再灵光满园,凤凰的威势也只留在古老的帝梧。陶冶熔铸的智慧保存了各种生灵,恩泽如霖的雨水滋润着全世界。
古代的教诲如同伊尹的训诫,遗留的典章融入大禹的治国方略。
地下世界有何遗憾?只因未能彻底消灭匈奴之患。
鉴赏
这首诗是王禹偁的《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五)》,创作于宋朝。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笔法,将自然景物与人事变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远情怀。
首句“麟丧虚灵囿”中的“麟”,通常指的是吉祥的动物,比喻着理想和愿望的破灭,而“虚灵囿”则暗示了精神世界的一种空寂感。紧接着,“凤衰空帝梧”中,凤凰一向象征着高贵和美好,但这里却“衰”了,这也许是在表达一种失落的情绪。
在下两句,“陶镕存庶汇”、“霖雨润寰区”,诗人通过对陶朱公(陶朱)积财的赞誉,以及对天降甘霖的描述,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与繁荣。这里的“陶镕存庶汇”指的是古代著名富商陶朱公的财富如潮水般涌入,而“霖雨润寰区”则形象地描绘了恩泽普降,天下太平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旧疏同伊训”,“遗章入禹谟”,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教诲的传承,以及对历史遗文的尊崇,表达了一种对于智慧和文化传统的敬仰。这里的“旧疏”指的是古代经典的注释,“伊训”则是指伊尹(商汤时期的贤相)的教诲;而“遗章”代表了历史上的文物文献,“禹谟”则是对大禹治水的智慧的赞誉。
最后两句,“九原何所恨”,“犹未灭匈奴”,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边疆安宁之愿望的渴求,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这里的“九原”通常指的是北方的广阔草原,而“何所恨”则是在表达一种无尽的遗憾;至于“犹未灭匈奴”,则是对古代英雄未能彻底消除边患的叹息。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历史传承以及国家安危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