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鸡宁满颐,百鸭不填口
出处:《虎食鸭谣》
明 · 刘崧
虎婪馋,口嗒呷,夜入深山中,食人鸡与鸭。
念此鸡鸭非野生,人家经年养育成。
重檐月黑遽搪突,抉笼咥之良可惊。
十鸡宁满颐,百鸭不填口。
羸瘠无脂羽毛厚,长项细肋奚足取。
南山多犁牛,北山足麋鹿。
大者千斤小如毂,血如流泉肉盈谷,尔能攫之胡不足。
奈何长兽为山君,而乃下夺狐狸之食以充腹。
鸭能自呼鸡晓啼,上天诉汝魂不迷。
帝敕六丁拔尔牙,解尔皮,捣尔窟穴焚尔栖。
绝尔丑类为尘泥,深山莫生藿与藜。
依然万民中,咿咿喔喔鸭与鸡。
念此鸡鸭非野生,人家经年养育成。
重檐月黑遽搪突,抉笼咥之良可惊。
十鸡宁满颐,百鸭不填口。
羸瘠无脂羽毛厚,长项细肋奚足取。
南山多犁牛,北山足麋鹿。
大者千斤小如毂,血如流泉肉盈谷,尔能攫之胡不足。
奈何长兽为山君,而乃下夺狐狸之食以充腹。
鸭能自呼鸡晓啼,上天诉汝魂不迷。
帝敕六丁拔尔牙,解尔皮,捣尔窟穴焚尔栖。
绝尔丑类为尘泥,深山莫生藿与藜。
依然万民中,咿咿喔喔鸭与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拟人手法讽刺了贪婪的老虎。诗中的老虎被刻画成贪婪无比,夜晚闯入村庄,捕食家养的鸡鸭。诗人指出这些鸡鸭并非自然生长,而是人们辛勤喂养的结果,表达了对无辜生命的怜悯和对掠夺者的谴责。
老虎虽然强壮,但其行为却显得卑劣,即使吃掉许多鸡鸭也难以满足其贪欲。诗人进一步指出,自然界中有更大的猎物如犁牛和麋鹿,它们的肉更为丰富,老虎却选择偷食鸡鸭,显得目光短浅。接着,诗人借鸡鸭之口控诉老虎的恶行,暗示其将受到天罚。
最后,诗以神明的介入和对老虎的惩罚作结,老虎的族类将被消灭,连带其生存的环境也将改变,不再有鸡鸭的啼鸣声。整首诗寓言性强,语言质朴,讽刺了贪婪和不义,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