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十年才得果,归田卅载岂无因
出处:《次赏菊韵藜青四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祝廷华
我亦江干一幸民,春耕秋穫老吾身。
园分曹玑多馀地,墓认刘伶作比邻。
种树十年才得果,归田卅载岂无因。
柴桑风尚知难似,也算羲皇以上人。
园分曹玑多馀地,墓认刘伶作比邻。
种树十年才得果,归田卅载岂无因。
柴桑风尚知难似,也算羲皇以上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江边的幸运百姓,他以春耕秋收为生,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拥有分隔曹玑的多余土地和将墓地与刘伶相邻,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历史的亲近感。十年种树,三十年归田的经历,不仅体现了对时间的耐心等待,也暗示了收获与付出之间的因果关系。
“柴桑风尚知难似”,这里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即像陶渊明在柴桑那样,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也算羲皇以上人”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原始、朴素生活的推崇,自比于远古先贤,表达了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认同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充满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