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遽骄满,持将傲吾侪
出处:《偶记林颖叔述左文襄语再答几道》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左侯居军中,叹息谓欧斋。
屈指友朋间,才地有等差。
进士胜翰林,举人又过之。
我不得进士,胜君或庶几。
欧斋奋然答:霞仙语益奇。
举人何足道,卓绝惟秀才。
言次辄捧腹,季高怒竖眉。
观君评制艺,折肱信良医。
少年求进士,得之特稍迟。
风味如甘蔗,倒嚼境渐佳。
何可遽骄满,持将傲吾侪。
不毂虽不德,自知背时宜。
三十罢应试,庚寅直至斯。
誓抱季高说,不顾欧斋嗤。
君诗貌烦冤,内喜堪雪悲。
官裹行相促,老苍仗头皮。
八股纵已亡,身受伏馀威。
知君不忘故,得意还见思。
屈指友朋间,才地有等差。
进士胜翰林,举人又过之。
我不得进士,胜君或庶几。
欧斋奋然答:霞仙语益奇。
举人何足道,卓绝惟秀才。
言次辄捧腹,季高怒竖眉。
观君评制艺,折肱信良医。
少年求进士,得之特稍迟。
风味如甘蔗,倒嚼境渐佳。
何可遽骄满,持将傲吾侪。
不毂虽不德,自知背时宜。
三十罢应试,庚寅直至斯。
誓抱季高说,不顾欧斋嗤。
君诗貌烦冤,内喜堪雪悲。
官裹行相促,老苍仗头皮。
八股纵已亡,身受伏馀威。
知君不忘故,得意还见思。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题为《偶记林颖叔述左文襄语再答几道》。诗中,郑孝胥以左侯(左宗棠)与欧斋(林颖叔)之间的对话为引,表达了对科举考试及人才评价的独特见解。
诗中提到左宗棠感叹在朋友之间才能有高低之分,认为进士优于翰林,而举人又在其上。郑孝胥自谦没有得到进士,但认为自己或许能与欧斋相比。欧斋则以“霞仙”(可能指某位才子)为例,强调秀才是最高境界,举人并不足挂齿。接着,诗人以甘蔗比喻科举之路,越往后品味越有滋味,提醒不可骄傲自满。
郑孝胥引用自己的经历,三十岁才停止应试,直到庚寅年还在坚持,他誓言遵循季高的观点,不顾欧斋的嘲笑。他认为林颖叔的诗虽然表面显得委屈,但内心却隐藏着喜悦,可以消解悲伤。诗中描绘了他们老去的形象,即使八股文体制已被废弃,但仍受其影响。最后,郑孝胥表示感激林颖叔不忘旧情,即使在得意之时也会想起他们。
整首诗通过对话形式,既体现了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也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