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瓶无储粟,世累如缀缨全文

我瓶无储粟,世累如缀缨

宋 · 朱翌
我瓶无储粟,世累如缀缨
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
鳞差四百指,习惯啼饥声。
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
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
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

注释

我:自己。
瓶:容器。
储粟:存粮。
世累:世间的忧虑。
缀缨:系在脖子上的细绳。
读书:阅读。
寡见功:少有实效。
鳞差:形容密集。
四百指:比喻众多的手指。
啼饥声:饥饿的哭声。
天岂私贫我:上天不会偏爱贫穷的我。
客气:内心的不快。
事计然:依赖计谋。
师渊明:学习陶渊明的风格。
傥:倘若。
故人:老朋友。
但如:只是像。
诗所称:诗中所说的。

翻译

我的瓶中没有存粮,世间的忧虑如同系在脖子上的细绳。
读书少有实际功效,即使填饱肚子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手指如鱼鳞般密集,习惯了饥饿的哭声。
上天难道会偏爱我这样的穷人吗?心中的不快已经稍微平息。
怎能只依赖计谋过活,还是向陶渊明学习他的淡泊。
如果有老朋友询问,就如诗中所说,坦诚以对。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贫困中努力读书、备考的艰辛情景。"我瓶无储粟,世累如缀缨"表明家中贫穷,没有存粮,只是世代相传的负担。"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则反映了诗人虽然努力学习,但收获甚微,甚至连一顿饭都难以为继。"鳞差四百指,习惯啼饥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常年饥饿的痛苦,以至于手指变得粗糙,而对饥饿的声音也已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不禁感叹"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似乎命运对自己有所偏私,让他遭受如此的困苦,但他仍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最后两句"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表达了诗人即便在逆境中,也要继续追求学问,不忘初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同时,它也透露了一种无奈的情感,仿佛是在向远方的故人传达自己的处境,只能以诗为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