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与俗元无碍,感耳何嫌下俚声
宋 · 姜特立
试听楼头报几更,暗尘渐歇夜方清。
但知贪赏千家月,不问滞留三里城。
延得簪缨还洞府,移将星斗下瑶京。
道心与俗元无碍,感耳何嫌下俚声。
但知贪赏千家月,不问滞留三里城。
延得簪缨还洞府,移将星斗下瑶京。
道心与俗元无碍,感耳何嫌下俚声。
注释
试听:倾听楼头报时。报几更:报时告知更次。
暗尘:夜晚的尘埃。
渐歇:逐渐停止。
夜方清:夜色变得清朗。
贪赏:过分欣赏。
千家月:千家灯火映照的月亮。
滞留:停留。
三里城:比喻世俗之地。
延得:邀请得到。
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借指官员。
洞府:神仙居住的地方。
瑶京:仙境中的京城。
道心:修道者的心境。
俗:世俗。
无碍:没有阻碍。
感耳:触动耳朵。
下俚声:世俗的音乐或声音。
翻译
尝试倾听楼头报时,夜色渐深尘埃落定。只知欣赏千家灯火,不顾徘徊在三里之城。
邀请官员们回归仙界,星辰移至京城的仙境。
修行之心与世俗并无隔阂,即使是凡音入耳也无妨。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元夕佳节京城的热闹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抒发。首句“试听楼头报几更”写夜晚来临,楼上传来报时的钟鼓声,暗尘渐息,夜色渐深。接着,“暗尘渐歇夜方清”强调了节日氛围的宁静与祥和。
“但知贪赏千家月”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以及对万家灯火、团圆景象的欣赏,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情感。“不问滞留三里城”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事务的暂时放下,专注于享受节日的欢乐。
“延得簪缨还洞府,移将星斗下瑶京”运用夸张手法,形容京城繁华如仙境,连星辰都仿佛降临人间,增添了节日的辉煌色彩。最后,“道心与俗元无碍,感耳何嫌下俚声”揭示了诗人的超然心境,即使在世俗的欢庆中,他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不排斥来自民间的欢乐之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元夕之夜的京城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以及在繁华背后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