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生涯在石门,万峰积雪暗寒原
出处:《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
明 · 释函是
垂老生涯在石门,万峰积雪暗寒原。
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
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
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
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返回庐山的老者与社中诸子道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首句“垂老生涯在石门”,开篇即点明老者年事已高,生活简单朴素,隐居于石门之中,暗示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接着,“万峰积雪暗寒原”一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孤寂,也象征着老者内心的孤独与坚守。
“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两句,表达了老者对过去恩师的感激之情难以回报,以及面对后代时的无奈与无力感。这里既有对道德传承的感慨,也有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深刻反思。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海客”的离去与“春雁”的南迁,与“溪声”与“陇花”的繁盛形成鲜明对照,寓意着人生的变迁与自然界的永恒。同时,这也暗示了老者即将离开,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减少,而自然界的生机却依旧旺盛。
“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最后两句,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人的生命如同流逝的时光,难以把握,但内心的精神世界却能在深云中自存,暗示了老者虽身处乱世,但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老者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