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手瀰漫不辨人,肩舆飘渺凌虚起
出处:《登凤岭绝顶俯看云气同亥白兄作》
清 · 张问陶
朝发凤州郭,浓阴蔽千里。
陟岭攀危梯,渐入层云里。
隔手瀰漫不辨人,肩舆飘渺凌虚起。
炎炎五月惊隆冬,苦将俗骨追仙踪。
拟从世外招黄鹄,只恐眉间过白龙。
披云突出如披絮,碧空影净开清曙。
高低转眼变隐晴,回首尘寰渺何处。
人境迷离太不经,来时鸟路愁冥冥。
剑铓争割柔难分,吁嗟束手穷五丁。
林壑无根欲浮动,蓊然侧耳闻风霆。
却似金焦南望海波涌,岛屿错杂微露尖山青。
遥峰环拥满岩缺,欲覆神鳌气蓬勃。
仄映晨晖四照清,一堆晴雪真明瑟。
翻怜下界雷雨黑,妄指精灵疑出没。
闭门犹耸电光圆,那识征人在天阙。
陟岭攀危梯,渐入层云里。
隔手瀰漫不辨人,肩舆飘渺凌虚起。
炎炎五月惊隆冬,苦将俗骨追仙踪。
拟从世外招黄鹄,只恐眉间过白龙。
披云突出如披絮,碧空影净开清曙。
高低转眼变隐晴,回首尘寰渺何处。
人境迷离太不经,来时鸟路愁冥冥。
剑铓争割柔难分,吁嗟束手穷五丁。
林壑无根欲浮动,蓊然侧耳闻风霆。
却似金焦南望海波涌,岛屿错杂微露尖山青。
遥峰环拥满岩缺,欲覆神鳌气蓬勃。
仄映晨晖四照清,一堆晴雪真明瑟。
翻怜下界雷雨黑,妄指精灵疑出没。
闭门犹耸电光圆,那识征人在天阙。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自凤州出发,攀登凤岭绝顶所见的壮丽景象。首句“朝发凤州郭,浓阴蔽千里”便已勾勒出一幅云雾缭绕、山色迷蒙的画面。随着登山的深入,“陟岭攀危梯,渐入层云里”,诗人仿佛步入仙境,与世隔绝。
“炎炎五月惊隆冬,苦将俗骨追仙踪”两句,以夏日的酷热反衬出登山途中的清凉与超脱之感,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凡尘、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接下来“拟从世外招黄鹄,只恐眉间过白龙”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黄鹄象征着高洁的志向,而白龙则可能暗喻着潜在的挑战或障碍。
“披云突出如披絮,碧空影净开清曙”描绘了在云雾中穿行的景象,如同披着轻盈的棉絮,天空清澈明亮,曙光初现。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寓意着心灵的觉醒和光明的到来。
“高低转眼变隐晴,回首尘寰渺何处”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转换,让人不禁思考人生与宇宙的关系。接下来“人境迷离太不经,来时鸟路愁冥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人类世界的局限性。
“剑铓争割柔难分,吁嗟束手穷五丁”运用比喻,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的无力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抗拒。随后“林壑无根欲浮动,蓊然侧耳闻风霆”描绘了山林间的动态与声音,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立体感。
最后,“却似金焦南望海波涌,岛屿错杂微露尖山青”、“遥峰环拥满岩缺,欲覆神鳌气蓬勃”、“仄映晨晖四照清,一堆晴雪真明瑟”等句子,继续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之中,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