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此忘忧物,陶公盖知道
出处:《秋日独饮二首 其一》
宋 · 赵蕃
秋风何时来,庭树非昨好。
树犹不自持,况问青青草。
人生甚草木,阅世安可保。
赖此忘忧物,陶公盖知道。
树犹不自持,况问青青草。
人生甚草木,阅世安可保。
赖此忘忧物,陶公盖知道。
注释
秋风:指秋季的凉风。庭树:庭院中的树木。
非昨好:不如以前繁茂。
自持:自我支撑,保持。
况:何况。
青青草:青翠的草。
甚:更,非常。
阅世:经历世间。
保:确保。
赖:依赖,依靠。
忘忧物:使人忘却忧虑的事物。
陶公: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盖:大概,推测。
翻译
秋风何时才会吹来,庭中的树木已不如往昔繁茂。连树木都难以自我支撑,更何况那青青的草。
人的生命比草木还要短暂,经历世间沧桑怎能确保无虞。
幸好有这些能让人忘却忧虑的事物,陶渊明大概也明白这个道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秋日独饮二首(其一)》,通过对秋风、庭树和青草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首句“秋风何时来”以季节更替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庭树非昨好”进一步强调树木的变化,暗示人事的变迁莫测。
“树犹不自持”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树木尚且不能保持往昔风貌,人的境遇更难以长久不变。“况问青青草”则以青草的易凋零象征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诗人由此生发出对人生如草木般短暂的深深忧虑:“人生甚草木,阅世安可保”。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哀叹之中,尾联“赖此忘忧物,陶公盖知道”借东晋名士陶渊明喜欢饮酒以忘忧之事,表明自己也试图通过饮酒来排解愁绪,暗示了对超脱现实困境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自然景象之中,体现了宋代理学诗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