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出处:《过蜀龙门》
唐 · 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
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
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龙门并非大禹所开凿,奇异景象皆是天然造就。它从巴蜀的西南方向流出,与寻常山脉不同。
长长的水道绵延五里,曲折又嵌入岩空之中。
隐藏的急流冲击着岩石,瀑布如轮风般旋转。
流水不分日夜,奔腾在龙门之间。
潭水河势深不可测,水草倒映彩虹斑斓。
我行走在春末夏初之际,烟雾美景融于一体。
过江关劳碌异常,山峦叠嶂意蕴无穷。
我打算在这里放下俗务,修炼仙药于东山之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道(今四川地区)的一处险要之地——龙门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龙门非人力所凿,而是天然形成的奇观。龙门不仅不同于其他山峦,而且其雄伟与众不同,五里长窦盘旋曲折,如同空中嵌着的一道惊叹。
诗中的“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一句,更是将龙门的险峻和水流的汹涌形象化,以“伏”、“潜”两个动作字眼,描绘出水流在岩石间翻腾、潜藏的壮观,同时以“喷薄龙门中”表达了水流从狭窄之处猛烈喷发的景象。
接下来的“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则是对龙门周围环境的描绘,其中“藻葩”指的是水生植物,“垂彩虹”则形容了彩虹在潭河之上若隐若现的美丽景致。
诗人随后提到自己的行程是在季月(可能是秋末或冬初),此时烟景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最后几句“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蜀道险峻的再次强调,以及对自己修炼之事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龙门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融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又不失内涵深远的山水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