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惊夜雨,钟鼓报新晴
出处:《和方景南乍晴》
宋 · 郑刚中
阑暑知秋近,淮濆气已清。
风雷惊夜雨,钟鼓报新晴。
雾散槐庭晓,云开魏阙明。
马行朝路稳,人喜积阴倾。
初鸟方争出,残蝉莫乱鸣。
小窗偏得睡,更待晚凉生。
风雷惊夜雨,钟鼓报新晴。
雾散槐庭晓,云开魏阙明。
马行朝路稳,人喜积阴倾。
初鸟方争出,残蝉莫乱鸣。
小窗偏得睡,更待晚凉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阑暑:炎热的夏天。淮濆:淮河岸边。
风雷:风雨被风雷惊动。
钟鼓:寺庙钟鼓声。
槐庭:槐树庭院。
魏阙:皇宫。
积阴倾:连日阴雨的结束。
初鸟:早起的鸟儿。
残蝉:残留的蝉。
小窗:小窗边。
晚凉:傍晚的清凉。
翻译
炎热的夏天感知秋天将近,淮河岸边的气候已经变得清爽。夜晚风雨被风雷惊动,寺庙的钟鼓声宣告着雨后的晴朗。
晨雾消散在槐树庭院,乌云散去,皇宫显得明亮。
马儿在清晨的路上行走平稳,人们因连日阴雨的结束而欢喜。
早起的鸟儿开始活跃,残留的蝉不再随意鸣叫。
我小窗边享受宁静的睡眠,只等傍晚带来更深的清凉。
鉴赏
这首宋诗《和方景南乍晴》由郑刚中所作,描绘了夏日即将过去,秋天临近时的清新景象。首联"阑暑知秋近,淮濆气已清",通过感受到的凉意和淮河边的清爽气息,暗示了季节的转换。颔联"风雷惊夜雨,钟鼓报新晴",形象地写出雨后初晴的场景,风雷过后,夜雨消散,晨钟暮鼓宣告着晴朗的到来。
颈联"雾散槐庭晓,云开魏阙明",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清新,雾气消散,槐树庭院明亮,宫殿楼阁在云开之后显得更加庄重。尾联"马行朝路稳,人喜积阴倾",写出行人马匹在晴朗路上行走的平稳,人们因久雨初晴而心情愉悦。
诗人以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们的感受,传达出乍晴带来的喜悦与宁静。"初鸟方争出,残蝉莫乱鸣",鸟儿开始活跃,蝉声渐息,体现出生机勃勃的初秋景象。最后两句"小窗偏得睡,更待晚凉生",则表达了诗人期待傍晚时分更为宜人的凉爽。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现了宋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