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
出处:《后续咏贫士三首 其三》
元 · 虞集
为政贵察色,读书在研覃。
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
尚不逭吏责,为师固宜惭。
圣世无弃物,况兹久朝簪。
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
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
濯饵千日期,冰胪复清涵。
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
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
尚不逭吏责,为师固宜惭。
圣世无弃物,况兹久朝簪。
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
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
濯饵千日期,冰胪复清涵。
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后续咏贫士三首》之三,通过对比为政者与读书人的责任,以及对贫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贫士命运的同情。
首句“为政贵察色,读书在研覃”,强调了为政者需观察民情,读书人应深入研究学问的重要性。接着,“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指出若为政者视而不见,读书人研究不深,则皆难以胜任其职。随后,“尚不逭吏责,为师固宜惭”表达了对官员失职和教师教学不力的批评,认为他们应引以为戒。
“圣世无弃物,况兹久朝簪”赞扬了盛世下人才不应被埋没,即使是长期担任官职的人也应有所作为。接下来,“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表明诗人虽有离开官场之意,但知道适时停止也是一种智慧。
最后,“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濯饵千日期,冰胪复清涵”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场景,以菊花根浸泡在寒冷的潭水中,象征着贫士虽处困境,却能保持高洁品质。而“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则以老马识途比喻贫士虽年老,但依然明白人生道路,即使在艰难中也能坚持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为政者、读书人和贫士的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个人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