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子男邦,职任非不厚
出处:《送赵宰之上虞 其一》
宋末元初 · 于石
百里子男邦,职任非不厚。
治民如牧羊,扰之则惊走。
眷兹上虞邑,江海环左右。
萧萧北风寒,怒涛声撼吼。
元亮已赋归,世事付杯酒。
宗子古维城,此行应不苟。
茧丝与保障,二者孰先后。
勉旃重勉旃,毋袖经纶手。
治民如牧羊,扰之则惊走。
眷兹上虞邑,江海环左右。
萧萧北风寒,怒涛声撼吼。
元亮已赋归,世事付杯酒。
宗子古维城,此行应不苟。
茧丝与保障,二者孰先后。
勉旃重勉旃,毋袖经纶手。
注释
子男邦:古代对边远地区的称呼。职任:职务和责任。
牧羊:比喻管理百姓。
眷兹:眷恋、怀念。
上虞邑:古代地名,此处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勉旃:古代用语,表示鼓励或告诫。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翻译
百里之外的子男邦,职责虽重却非轻。治理百姓如同牧羊人,骚扰则令他们惊慌逃窜。
眷恋这片上虞之地,江海环绕在它的左右。
北风吹过,寒冷刺骨,汹涌的波涛发出震耳的吼声。
陶渊明早已写下归隐诗篇,世间纷扰只寄托于杯中酒。
宗族子弟如同古城的基石,这次出行想必不会随意。
茧丝与城墙哪个更重要?两者之间该如何权衡。
再三叮嘱,再三叮咛,切勿空有治国之才而无所作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场景,表达了对职责的重视和治理百姓的智慧。"百里子男邦,职任非不厚"展现了对新任职务的庄严态度与责任感。"治民如牧羊,扰之则惊走"则以牧羊比喻治理民众,需小心谨慎,以免惊吓到民。
"眷兹上虞邑,江海环左右"描绘了赴任地点的壮丽景色,上虞邑四周被江海环绕。接下来的"萧萧北风寒,怒涛声撼吼"则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刻画,强调了北方严寒的气候和汹涌澎湃的声音。
诗人接着写道"元亮已赋归,世事付杯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之意。随后"宗子古维城,此行应不苟"则是对出发的重要性和慎重性的强调。
最后两句"茧丝与保障,二者孰先后。勉旃重勉旃,毋袖经纶手"提出了治理国家需要兼顾细节与大局的智慧,以及官员在执法时须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表现出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和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