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
出处:《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唐 · 司空曙
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野客:游历在外的人。居:居住。
铃阁:高高的楼阁。
重门:豪门大宅的重重门户。
将校:古代军官名,这里指武将。
豸冠:獬豸冠,古代法官所戴的帽子,象征公正无私。
亲谷弁:形容执法公正。
龟印:古代用龟壳做的印章,象征权力。
荷衣:荷叶边装饰的官服,代指官职。
座右:座位旁边。
寒飙:寒冷的风。
爽:清爽。
谈馀:谈话之后。
暮角微:傍晚时分的号角声微弱。
苍生:百姓。
须:需要。
太傅:古代官职,这里指有德望的人。
山在:山河犹在。
岂容归:怎能不归来呢?表达出对国家的责任感。
翻译
游历在外的人住在高高的楼阁,豪门将校很少来往。亲自执法公正,佩戴獬豸冠,手握象征权力的龟印,身着荷叶边的官服。
座位旁边冷风吹过,谈话之余傍晚的号角声隐约可闻。
百姓期待太傅的到来,如此山河,怎能不归来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深山之中的生活情景。开篇“野客居铃阁,重门将校稀”写出了隐士所居的幽深环境,"铃阁"指的是深邃的楼阁,而"重门"则形容其闭塞与世隔绝。"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中,“豸冠”、“龟印”都是古代文人隐士常用的象征,他们往往以这些动物的特性比喻自己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操,而“谷弁”和“荷衣”则是他们与自然亲近,生活简朴的写照。
"座右寒飙爽,谈馀暮角微"一句,则描绘了隐士在山中静坐时感受到的清凉气息,以及他悠然自得的谈笑声。这里的“寒飙”是指清晨或秋冬时分所吹来的凉风,而“谈馀”则表达了闲适无忧的生活态度。
"苍生须太傅,山在岂容归"最后两句,则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界的崇拜和依恋,以及他内心对于返璞归真、不愿回归尘世的坚定决心。“苍生”指的是古代尊称老人为“苍生”,这里借指自己,"太傅"则是一种敬称,隐士自比为教化人的德高望重之人。而"山在岂容归"则是说,即使外界再怎么召唤,他也乐于留在这片山中,不愿意回到世俗的纷争之中。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士生活环境和心态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