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春十病九困酒,三月都无二日晴全文

一春十病九困酒,三月都无二日晴

出处:《赠蓬壶丁高士琴
宋 · 白玉蟾
瓠巴骑鲸上天去,伯牙成连亦千古。
浅世断无钟子期,弦中妙意为谁举。
春风春雨满潇湘,人在蓬窗闭竹房。
竹里鹃啼喉舌冷,花间莺宿梦魂香。
客从漓沅下衡岳,满怀诗愁无处著。
请君拂去水晶尘,瀹茗一了抚然作。
道人问予若为情,伊弦凄兮余莫听。
一春十病九困酒,三月都无二日晴
俛首沉吟声一曲,吟扭一罢撚拨续。
初如雪泉嗽鸣玉,已转忽如雨簌簌。
于中亦有蟏蛸鸣,倏忽变作冷猿声。
始疑荆轲渡易水,乃是湘妃夜涕零。
昔从抚断南风了,羑里幽人始能晓。
可叹坛中苦杏花,山高水寒即声杳。
道人此意非人间,笑咏洞章锵佩环。
能令凤舞下丹汉,云里大地垂头看。
世间鸡虫互得失,只好牧羊坐花石。
何为儿女谩昵昵,候虫时鸣徒戚戚。
输君朝朝在翠微,鹤已睡去人不知。
笑思古今一俯仰,弹到千山月落时。
君知否,梧桐枝上双燕语,尽将万事等风絮。
琴中日月何翛闲,肯使事逐孤鸿度。

拼音版原文

jīngshàngtiānbǎichéngliánqiān

qiǎnshìduànzhōngxiánzhōngmiàowèishuí

chūnfēngchūnmǎnxiāoxiāngrénzàipéngchuāngzhúfáng

zhújuānhóushélěnghuājiānyīng宿mènghúnxiāng

cóngyuánxiàhéngyuèmǎn怀huáishīchóuchùzhe

qǐngjūnshuǐjīngchényuèmíngleránzuò

dàorénwènruòwèiqíngxiántīng

chūnshíbìngjiǔkùnjiǔsānyuèdōuèrqíng

shǒuchényínshēngyínniǔniǎn

chūxuěquánsòumíngzhuǎn

zhōngyǒuxiāoshāomíngshūbiànzuòlěngyuánshēng

shǐjīngshuǐnǎishìxiāngfēilíng

cóngduànnánfēngleyǒuyōurénshǐnéngxiǎo

tàntánzhōngxìnghuāshāngāoshuǐhánshēngyǎo

dàorénfēirénjiānxiàoyǒngdòngzhāngqiāngpèihuán

nénglìngfēngxiàdānhànyúnchuítóukàn

shìjiānchóngshīzhīhǎoyángzuòhuāshí

wèiérmànhòuchóngshímíng

shūjūncháocháozàicuìwēishuìrénzhī

xiàojīnyǎngtándàoqiānshānyuèluòshí

jūnzhīfǒutóngzhīshàngshuāngyàn

jìnjiāngwànshìděngfēng
qínzhōngyuèxiāoxián

kěn使shǐshìzhú鸿hóng

鉴赏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赞赏。开篇“瓠巴骑鲸上天去,伯牙成连亦千古”两句,以神话中的仙人驾驭海兽升天,以及古代高明的音乐家伯牙与知音者成连的故事,来比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崇尚。紧接着,“浅世断无钟子期,弦中妙意为谁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之乐的淡然,以及内心深处那无法言传的艺术追求。

“春风春雨满潇湘,人在蓬窗闭竹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的风和雨充盈了潇水,而诗人则隐居于简陋的竹屋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竹里鹃啼喉舌冷,花间莺宿梦魂香”两句,以清新的意象继续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鹃鸟的鸣叫在竹林中显得格外清冷,而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则在花丛中安寝,它们的梦境似乎也被诗人所共鸣,透露出一种淡雅而又不无哀愁的情绪。

“客从漓沅下衡岳,满怀诗愁无处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感慨和对诗歌的深沉情怀。诗人仿佛在旅行中不断寻觅着灵感,但又发现这些情感太过丰富,以至于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

“请君拂去水晶尘,瀹茗一了抚然作”则是对琴艺的赞美,诗人请求对方清理心中的杂念,就像拂去古琴上的尘埃一样,让内心变得澄明,然后以这种宁静的心态来演奏音乐。

接下来的“道人问予若为情,伊弦凄兮余莫听”两句,是对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和艺术追求的表达。诗人询问一位道士关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而那位道士则用琴声来回应,这种交流已经超越了语言,达到了一种灵魂上的共鸣。

“一春十病九困酒,三月都无二日晴”两句,则描述了诗人在春天的身体状况和心境。春天本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诗人却因为种种疾病而感到困顿,而且连续多日没有好天气,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不相协调。

“俛首沉吟声一曲,吟扭一罢撚拨续”两句,是对音乐创作过程的描绘。诗人低头沉思,创作了一段旋律,然后又停下笔来调整和续写,这展现了艺术家对于作品细微之处的关注和追求。

“初如雪泉嗽鸣玉,已转忽如雨簌簌”两句,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音乐起伏变化的美妙。开始时琴声像清新的泉水一样纯净而有力,但很快便转变成细腻如同细雨一般,这种变化正是音乐之美所在。

“于中亦有蟏蛸鸣,倏忽变作冷猿声”则继续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仅描述了琴声的多样性,而且还通过虫鸣和猿啼的声音来强化这种效果。

“始疑荆轲渡易水,乃是湘妃夜涕零”两句,以历史典故来丰富诗意。这里借用了古代美女荆轲的故事,以及传说中她乘船渡水时的情景,将之与湘妃(即唐玄宗李隆基所爱的杨贵妃)的悲凉情怀相联系,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昔从抚断南风了,羑里幽人始能晓”两句,则是对诗人过去的一种回忆和现在的一种领悟。以前诗人也曾经沉迷于世俗之乐,但如今他已经超脱出来,对那些隐居的人们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可叹坛中苦杏花,山高水寒即声杳”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寄情于山水之间的一种向往和赞美。这里的“坛中苦杏花”可能是指那些在深山老林中的隐者,他们虽然生活艰辛,但心灵却因此而得到净化。

“道人此意非人间,笑咏洞章锵佩环”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境界的一种赞赏。这里的“道人”可能是指那些有着深邃思想和艺术造诣的人,他们的心灵世界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理解。

“能令凤舞下丹汉,云里大地垂头看”两句,以神话中的凤凰来比喻这种艺术的力量。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能够感应音乐之美,如果诗人或道士的琴声能吸引凤凰下凡,那么这份艺术的魅力就如同天降祥瑞一般。

“世间鸡虫互得失, 只好牧羊坐花石”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看透和超然。诗人认为在这个纷争不断、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与满足,但最终这些都是短暂且无常的,只有像牧羊一样平淡地生活,或许才能找到一丝宁静。

“何为儿女谩昵昵,候虫时鸣徒戚戚”两句,通过对儿女情长和虫鸣声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俗之情的无奈和不屑。诗人认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太过在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释放。春天的风景,万物复苏,这正是诗人发挥自己才华的时候,他希望能一览众山小,将这份快乐和满足保留下来。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历史典故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心灵超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每一句都蕴含着作者独到的哲思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