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今几度,金谷铜驼安在哉
石灶砑然如水深,云是宋相王公钦若墓。
相君逮事真宗朝,千载云龙夸际遇。
平生赐百结,胡然饱奸妒。
寇公社稷勋,谬指为孤注。
西戎南牧正纷争,澶渊雪耻当用兵。
逆探上意纵谈说,天书封禅夸太平。
大梁都城千骑出,来向西宫祠太乙。
肆令玄教逞虚无,栋宇煌煌耀丹碧。
吁嗟匡国无良图,九死岂足湔余辜。
君恩敕葬纪勋绩,断碑扛去空龟趺。
三百年来子孙绝,翁仲无言遭发掘。
玉鱼金椀出人间,伤心忍作狐兔穴。
石为羊虎卧苍苔,斧凿巉岩留半折。
春深谁复酹寒浆,杜宇斜阳恨流血。
老翁耕种携锄来,为言过者休悲哀。
沧海桑田今几度,金谷铜驼安在哉。
君不闻巩洛山陵一抔土,渡江南来荒草莽。
攒宫古木常冬青,越客扳号泪如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宋相王钦若墓地的感慨与追忆。诗人通过描述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墓碑的现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诗中提到的“石灶”、“白杨树”、“断碑”等元素,不仅勾勒出墓地的环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诗的开头“峨峨独山南,萧萧白杨树”,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肃穆的画面,山势高耸,白杨树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接着,“石灶砑然如水深”,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石灶比作深水,进一步强化了墓地的沉寂与深远感。
“云是宋相王公钦若墓”点明了主题,王钦若作为历史人物,其墓地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对象。接下来的诗句“相君逮事真宗朝,千载云龙夸际遇”,赞美了王钦若在宋真宗时期的经历和际遇,表达了对其功绩的认可。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对王钦若命运的惋惜之情:“平生赐百结,胡然饱奸妒”,暗示了他一生虽有荣华,却也饱受奸佞之人的嫉妒。接着,“寇公社稷勋,谬指为孤注”,指出王钦若对国家的贡献被误解和曲解。
“西戎南牧正纷争,澶渊雪耻当用兵”,提到了王钦若可能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抵御外敌或参与军事行动。然而,“逆探上意纵谈说,天书封禅夸太平”,则揭示了他可能因揣摩圣意不当而受到指责。
“大梁都城千骑出,来向西宫祠太乙”,描述了王钦若可能参与的祭祀活动,以及他与朝廷的关系。然而,“肆令玄教逞虚无,栋宇煌煌耀丹碧”,暗示了他可能卷入了与宗教相关的争议,导致了建筑的破坏。
“吁嗟匡国无良图,九死岂足湔余辜”,表达了对王钦若未能有效挽救国家困境的遗憾。最后,“君恩敕葬纪勋绩,断碑扛去空龟趺”,强调了王钦若的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墓碑的残破象征着历史的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王钦若墓地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交织着对英雄的赞美、对命运的无奈、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