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州那得许多石,误入天公假山国
一峰过了一峰来,病眼将迎看不足。
先生尽日行石间,恰如蚁子缘假山。
穿云渡水千万曲,此身元不离岩峦。
莫嫌宿处破茅屋,四方八面森冰玉。
孤峰高绝连峰低,圜者如廪尖如锥。
苍然秀色借不得,春风领入玉东西。
英州那得许多石,误入天公假山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山:多石的山。斤许肉:形容极少的肉。
病眼:视力不佳的眼睛。
蚁子:比喻微小。
元:本来。
森冰玉:形容冰清玉洁。
圜者:圆形的山。
英州:地名。
假山国:比喻奇特的山景世界。
翻译
沿途的石山春天更加翠绿,连骨头都难寻到半斤肉。一座山峰接着一座山峰,病眼看去却怎么也看不够。
先生整天在石头间行走,就像蚂蚁爬过假山一样。
穿越云层,渡过河流,道路弯曲千万回,我这身躯始终离不开山峦。
别嫌弃住宿的地方是破旧茅屋,四周八方都是冰清玉洁的景象。
孤峰高耸,群峰低矮,圆润的像粮仓,尖锐的似锥子。
那秀美的景色无法借取,只有春风才能引领我欣赏。
英州哪里会有这么多奇石?误闯入了天公的假山仙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石、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诗中“一路石山春更绿,见骨也无斤许肉”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山间初春的气息,石头上的苔藓和野草已然生长,而山体本身却依旧坚硬无肉,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生命力与非生命物质的对比。
诗人在山中漫步,眼前不断有新的峰峦呈现,虽说“病眼将迎看不足”,但这种视觉上的不适似乎也成为了一种享受。通过“先生尽日行石间,恰如蚁子缘假山”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顺应,他就像一只小昆虫,在巨大的岩石间穿梭,体现出一种谦逊而专注的探索态度。
接下来的“穿云渡水千万曲,此身元不离岩峦”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和与之不可分割的生命状态。他不仅仅是在观赏自然,更是融入其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即便居所简陋,如“莫嫌宿处破茅屋,四方八面森冰玉”所述,但在诗人眼中,这种简单的生活环境也被赋予了美丽和坚不可摧的特质。
最后,“孤峰高绝连峰低,圜者如廪尖如锥。苍然秀色借不得,春风领入玉东西”则是对山峰形态的细致描写,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无法借用的感慨。山峰或孤立或相连,或圆滑或尖锐,每一种形状都有其独特之美,而这些美是无需借助任何外物即可展现的,正如春风能够轻易地带给人玉一样纯净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