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令衡岳为嵩岳,便觉西林近少林
宋 · 释德洪
法道陵夷赖典刑,此堂真有救时心。
坐令衡岳为嵩岳,便觉西林近少林。
面壁高风知独振,薝花细雨为谁深。
故应弟子分皮髓,未愧驹儿善古今。
坐令衡岳为嵩岳,便觉西林近少林。
面壁高风知独振,薝花细雨为谁深。
故应弟子分皮髓,未愧驹儿善古今。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南岳法轮寺与西林比居长老齐公筑堂于丈室之西名曰雪堂作此寄之》。诗中表达了对法道衰微的忧虑,以及对齐公修建雪堂以挽救时局的赞赏。
首联“法道陵夷赖典刑,此堂真有救时心”点明了主题,法道的衰败需要典范来支撑,而齐公修建的雪堂,正是在关键时刻给予希望的象征。接下来,“坐令衡岳为嵩岳,便觉西林近少林”运用比喻手法,将雪堂的建立比作使衡山成为嵩山,西林与少林的距离仿佛缩短,形象地描绘出雪堂在精神上的影响力。
“面壁高风知独振,薝花细雨为谁深”两句进一步赞扬了齐公的高尚品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面壁修行的高僧,即使面对困难也能独自振作;薝花细雨则象征着他的慈悲与智慧,为众生带来甘霖。最后,“故应弟子分皮髓,未愧驹儿善古今”表达了对齐公教导弟子、传承佛法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齐公自身对古今知识的精通,没有愧对作为导师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齐公及其雪堂的崇高评价,以及对佛法传承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