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占滂沲,说者类恢诡
宋 · 范成大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
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
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
古来占滂沲,说者类恢诡。
飞云走群羊,停云浴三豨。
月当天毕宿,风自少女起。
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
逐妇鸠能拙,穴居狸有智。
蜉蝣强知时,蜥蜴与闻计。
垤鸣东山鹳,堂审南柯蚁。
或加阴石鞭,或议阳门闭。
或云逢庚变,或自换甲始。
刑鹅与象龙,聚讼非一理。
不如老农谚,响应捷如鬼。
哦诗敢夸博,聊用醒午睡。
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
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
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
古来占滂沲,说者类恢诡。
飞云走群羊,停云浴三豨。
月当天毕宿,风自少女起。
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
逐妇鸠能拙,穴居狸有智。
蜉蝣强知时,蜥蜴与闻计。
垤鸣东山鹳,堂审南柯蚁。
或加阴石鞭,或议阳门闭。
或云逢庚变,或自换甲始。
刑鹅与象龙,聚讼非一理。
不如老农谚,响应捷如鬼。
哦诗敢夸博,聊用醒午睡。
注释
朝霞:早晨的红霞。暮霞:傍晚的红霞。
晓气:早晨的雾气。
吴农谚:吴地农人的民间俗语。
滂沲:大雨。
恢诡:变化莫测。
毕宿:古代星宿名。
少女:星宿名,指北斗七星中的斗柄指向南方时的星位。
烂石:烧过的石头。
蚁:蚂蚁。
阳门:古代宫殿的南门。
庚变:庚日的异常现象。
甲始:甲子的开始,可能指历法上的周期性变化。
刑鹅:古代的一种刑罚。
翻译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日太阳还未升起,晨雾如绸缎般散开。
心中怀疑会有雨再来,目光所及,乌云四起。
我怎能理解天意?这不过是吴地农人的俗谚罢了。
自古以来,人们通过观察大雨预兆,说法却多变。
浮云像羊群奔跑,停云似猪群沐浴。
月亮高悬在毕宿星区,风从少女宫位吹起。
坚硬的石头经火烧炼成香,湿润的地基如同洗净一般。
被驱赶的母鸠笨拙,穴居的狐狸却有智谋。
蜉蝣勉强懂得时节,蜥蜴也参与计谋。
蚂蚁在东山土堆上鸣叫,鹳鸟在南柯梦中审判。
有人主张阴暗的石头带来变化,有人认为阳门关闭是开始。
有的说庚日有异变,有的认为甲子更替。
杀鹅和象龙的刑罚,争议各不相同。
农谚比这些都可靠,回应迅速得像鬼神。
我吟咏诗歌,自认博学,只为唤醒午后的沉睡。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晓发飞鸟晨霞满天少顷大雨吴谚云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验之信然戏纪其事》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和对农谚的感悟。首句“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引用了古老的农谚,暗示天气变化。接着,诗人通过“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描绘了早晨云霞斑斓的美景,但随后“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雨。
诗人感慨“我岂知天道”,表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同时也引用了各种自然现象来验证谚语,如“月当天毕宿,风自少女起”,形象生动。他以动物比喻天气,如“飞云走群羊,停云浴三豨”,并借蝼蛄、蜥蜴等小生物的活动来象征天气变化。
诗中列举了多种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说法,如“或多阴石鞭,或议阳门闭”,显示出古人对天气预测的复杂和多样。然而,诗人认为这些纷繁的理论都不如“老农谚”的简洁明了,如同“响应捷如鬼”。
最后,诗人以“哦诗敢夸博,聊用醒午睡”收尾,既表达了自己对农谚的欣赏,也借此诗唤醒自己,寓教于乐。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民间智慧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