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遗训,岂或敢忘
载伤迨隘,中心怔营。
彼苛者虎,胡恤尔氓。
视氓如豵,宁辟尤诟。
礼以自持,省焉内疚。
虽曰先业,念毋荡失。
守而不迁,致此幽郁。
身辱亲殆,孝违义屈。
蔚蔚荒涂,行迈靡通。
雍雍鸣凤,世莫之逢。
夕风凄薄,曷其有旦。
吁嗟民生,实罹百患。
先师遗训,岂或敢忘。
箪瓢称贤,乐道无殃。
予独何为,悽其悲伤。
空谷有芝,窈窕且廓。
爰宅希静,菽水和乐。
载弋载钓,我心不怍。
安以致养,寤寐忘忧。
修我初服,息焉优游。
鉴赏
这首诗名为《素衣诗》,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所作。诗中以“素衣”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省与忧虑。
首句“素衣涅兮,在彼公庭”,以素衣象征清白、纯洁,身处官场却感到污浊,表达了对官场环境的不满。接着,“载伤迨隘,中心怔营”描绘了内心的痛苦与焦虑,仿佛被束缚在狭窄的空间里,无法自由呼吸。
“彼苛者虎,胡恤尔氓”一句,将苛政比作猛虎,无情地践踏百姓,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礼法的重要性,提醒自己要自我约束,避免内疚。
“虽曰先业,念毋荡失”表明诗人虽然继承了家族的传统,但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偏离正道。“守而不迁,致此幽郁”则表达了坚守原则的决心,即使内心充满忧郁也不改变初衷。
“身辱亲殆,孝违义屈”揭示了诗人面临的道德困境,既要维护个人尊严,又要尽孝道,两者似乎难以兼顾。“蔚蔚荒涂,行迈靡通”形象地描绘了前行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
“雍雍鸣凤,世莫之逢”以凤凰比喻理想中的贤明君主,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夕风凄薄,曷其有旦”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最后,“吁嗟民生,实罹百患”感叹人民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先师遗训,岂或敢忘”强调了对古代圣贤教诲的尊重与遵循。“箪瓢称贤,乐道无殃”则是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满足而非物质的丰富。
“予独何为,悽其悲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空谷有芝,窈窕且廓”以空谷中的灵芝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宽广。“爰宅希静,菽水和乐”表达了对简单、和谐生活的向往。“载弋载钓,我心不怍”则是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即使从事简单的渔猎活动也能感到心安理得。
“安以致养,寤寐忘忧”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安定中得到身心的滋养,无论何时都能忘记忧愁。“修我初服,息焉优游”则是对回归本真、享受悠闲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人性以及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