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
出处:《咏郡斋壁画片云》
唐 · 岑参
云片何人画,尘侵粉色微。
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
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
注释
云片:云朵的样子,这里比喻墙上的图案像云一样。尘侵:灰尘侵染。
粉色微:粉色变得稍微淡了。
未曾:从来没有。
行雨去:随着雨离开,比喻云随雨散。
不见:没有看见。
逐风归:随风而回。
只怪:只因,怪罪于。
偏凝壁:偏好停留在墙壁上。
回看:回头看,此处指云纹图案仿佛有生命般回首。
欲惹衣:好像要牵扯人的衣服,形容生动逼真。
丹青:绘画,此处代指画工或画家。
忽借便:忽然间得到机会或灵感。
帝乡:帝王居住的地方,此指京城或皇宫。
飞:此处引申为画面生动,仿佛飞动起来。
翻译
是谁在云端上绘出这景致,微尘沾染让粉色略显暗淡。它未曾随雨而去,也未见它随风返回。
只怪它偏爱停留于墙壁,回顾间仿佛要牵惹人的衣裳。
忽然间仿佛得到了画家的巧思,它飞向了帝王的都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壁画中的云片,通过对云片的描写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远的意境。"云片何人画,尘侵粉色微"两句设定了画面,云片被细腻地描绘,但却不免被尘俗之物所侵蚀,呈现出一份淡雅而又带有哀愁的情感。紧接着的"未曾行雨去,不见逐风归"则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意象,云片既没有随着雨水来临,也不跟随风的流转而消散,它独立于世间之外。
然而,诗人却对这幅壁画中的云片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云若有所思,有想要触摸它、与它有所交集的愿望。最后两句"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旅,他希望通过艺术(丹青指的是绘画)来实现自己超脱尘世的愿望,将这片云移至仙境般的“帝乡”。
整首诗通过对壁画中云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艺术超越现实、达到精神寄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