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房长日间微讽,便似苏门回首时
出处:《初三日呈冯庵》
清 · 林旭
难得先生说止诗,恰宜懒性与开眉。
得闲眠食休相扰,无故悲愉只坐驰。
飞鸟遗音情欲息,春蚕课茧腹忧饥。
闲房长日间微讽,便似苏门回首时。
得闲眠食休相扰,无故悲愉只坐驰。
飞鸟遗音情欲息,春蚕课茧腹忧饥。
闲房长日间微讽,便似苏门回首时。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林旭所作,名为《初三日呈冯庵》。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难得先生说止诗”,表达了对能听到关于“止”的诗歌的珍视,暗示了诗人对于“止”这一概念的重视。接着,“恰宜懒性与开眉”一句,通过“懒性”与“开眉”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既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又在其中找到了内心的愉悦和平静。
“得闲眠食休相扰,无故悲愉只坐驰”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闲暇时光里,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非外界的打扰或无端的情绪波动。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飞鸟遗音情欲息,春蚕课茧腹忧饥”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飞鸟的自由与春蚕的辛勤,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与生活态度。飞鸟的歌声是自由的象征,而春蚕的劳作则是对生活的责任与付出。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生活平衡的理解。
最后,“闲房长日间微讽,便似苏门回首时”一句,将诗人独自在闲房中的思考与苏轼(苏门)回顾往事的情景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思。整个诗句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