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致余感,将与石同坚
出处:《留赠原长清张明府稼兰四首》
清 · 戴亨
兰蕙同芬芳,枝叶故相连。
杰士慕道义,不在多晤言。
忆昔初遇君,平生昧周旋。
世人正欲杀,君情何缠绵。
岂为结交欢,急难心炯然。
慈闱老病笃,望子不得还。
中心握汤火,归我解倒悬。
我归见母拜,泪下如迸泉。
不谓生聚时,即为死别年。
锡类向微君,抱痛恨终天。
何以喻君情,深同九仞渊。
何以致余感,将与石同坚。
渊或有时竭,石或有崩骞。
唯此区区心,历劫永不迁。
杰士慕道义,不在多晤言。
忆昔初遇君,平生昧周旋。
世人正欲杀,君情何缠绵。
岂为结交欢,急难心炯然。
慈闱老病笃,望子不得还。
中心握汤火,归我解倒悬。
我归见母拜,泪下如迸泉。
不谓生聚时,即为死别年。
锡类向微君,抱痛恨终天。
何以喻君情,深同九仞渊。
何以致余感,将与石同坚。
渊或有时竭,石或有崩骞。
唯此区区心,历劫永不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兰花和蕙草的比喻,象征着友谊的纯洁和持久。"兰蕙同芬芳,枝叶故相连",表达了友谊如同花香一样,虽无形却能弥漫四周,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中也能相互依存。
接着,诗人提到“杰士慕道义,不在多晤言”,强调真正的友谊并不在于频繁的相聚,而在于共同追求的道德和理想。这反映出诗人对友情深刻的理解和珍视。
“忆昔初遇君,平生昧周旋”则回忆了初次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这段友谊的怀念。接下来,“世人正欲杀,君情何缠绵”两句,可能是在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以及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即便面对生死考验,这份情感依然坚韧不拔。
“慈闱老病笃,望子不得还”描述了朋友家庭的困境,进一步展现了友情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关心个人的安危,也牵挂着朋友的家庭福祉。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处境的同情和决心要帮助解决困难的决心:“我归见母拜,泪下如迸泉。不谓生聚时,即为死别年。”
最后,“锡类向微君,抱痛恨终天”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认为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自己会陷入更深的困境。诗人以“何以喻君情,深同九仞渊”来赞美朋友的深情厚谊,如同深不见底的深渊一般深厚。并以“何以致余感,将与石同坚”表达了自己的感动,表示这份友谊如同磐石般坚固,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友情的真谛和价值,以及在困难时刻彼此扶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