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风露爽,通夕祗长哦
出处:《十六夜待月溪滨风露浩然宵中不寐》
宋 · 李洪
昨夜中秋月,高唐妒素娥。
凭谁脩玉户,未觉减金波。
练净前溪水,银侵左界河。
浩然风露爽,通夕祗长哦。
凭谁脩玉户,未觉减金波。
练净前溪水,银侵左界河。
浩然风露爽,通夕祗长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唐:古代神话中的地名,这里借指皇宫或月宫。素娥:指嫦娥,因她住在月亮上,常以白色服饰示人。
玉户:比喻月亮,因其明亮如玉,故有此称。
金波:形容月亮的光辉,金色的波光。
练净:形容月光皎洁如洗。
银侵:月光照射下的银色效果。
浩然:形容开阔、广大。
长哦:长久地吟咏。
翻译
昨晚中秋明月挂天边,高唐宫中仙女们嫉妒嫦娥的清冷美丽。又有谁能修缮那月亮之门,使得月光并未因此减弱,依然洒满金色的波光。
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前溪,银色的光芒侵染了左界的河流。
在这清风明月之夜,心情舒畅,整夜吟咏不停。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明月下的山水景象,充满了清新脱俗的意境。首句"昨夜中秋月,高唐妒素娥"设置了诗歌的背景,中秋节那轮明月似乎在高唐之巅挂着,月色如同美人之面庞,既有柔和之感,又带几分寂寞。
接着"凭谁脩玉户,未觉减金波"则是诗人站在高处,依靠那似玉的门扉,眺望着月下的溪流,水波不兴,犹如未被打扰的金波。这里的“脩”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月光下的清澈,又透露出诗人对这静谧夜景的沉醉。
"练净前溪水,银侵左界河"继续描绘了这一片宁静而纯洁的自然图景。溪水清澄见底,就像经过洗练一样;而那月光如同银液一般,悄无声息地浸入了左边的界河之中。
最后两句"浩然风露爽,通夕祗长哦"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感受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秋风带着凉意,月露如洗,整个夜晚都浸润在这份清新与舒畅之中。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中秋月下的山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深赞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