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君平独寄卜,家如谢傅总能吟
出处:《赠方隐君》
明末清初 · 张穆
墟烟晚雾接江浔,野舸长林独往深。
肆意君平独寄卜,家如谢傅总能吟。
仙山对户支颐看,循水回堤喜客寻。
从古钓徒埋志士,钟牙何意有同音。
肆意君平独寄卜,家如谢傅总能吟。
仙山对户支颐看,循水回堤喜客寻。
从古钓徒埋志士,钟牙何意有同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水画卷。首联“墟烟晚雾接江浔,野舸长林独往深”以墟烟与晚雾交织,江边与林间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着,“野舸长林独往深”一句,通过一只小船在深邃的林间独自航行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意境。
颔联“肆意君平独寄卜,家如谢傅总能吟”中,“肆意君平”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独寄卜”则暗示了隐居的生活状态。而“家如谢傅总能吟”,则是以谢安的雅兴来比喻方隐君的高雅情趣,展现了其虽隐居但依然能保持文人风骨的形象。
颈联“仙山对户支颐看,循水回堤喜客寻”描绘了方隐君居住环境的优美与闲适。面对仙山,他可以悠然自得地欣赏美景;沿着水流,他乐于迎接访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尾联“从古钓徒埋志士,钟牙何意有同音”则以古代钓鱼的隐士与志士的对比,表达了对方隐君独特人格的赞赏。这里的“钟牙”可能是指《左传》中的钟仪与牙子,他们都是被俘虏后仍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志士。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赞美方隐君虽身处隐逸之中,却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如同志士一般,与世俗保持着距离,却能在心灵深处与真正的知音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方隐君生活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其人格特质的深刻赞颂,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