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出处:《荐福鲁山长老请赞》
宋 · 释月涧
大江以东非生缘,大江以西非受经。
行脚见宋朝三十七员恶知识,末后撞入天童布丝网里。
折倒平生,视佛祖若大寇雠,视衲僧若大冤憎。
五处住山,百无一能。
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鲁山其克荷负,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观堂之老僧。
谁费丹青,点涴太清。
只好钓雪矶头,终朝笑看远山青。
行脚见宋朝三十七员恶知识,末后撞入天童布丝网里。
折倒平生,视佛祖若大寇雠,视衲僧若大冤憎。
五处住山,百无一能。
无补宗教,不上传灯。
效尤佛照授秀岩之法席,鲁山其克荷负,而道德深愧乎五宿观堂之老僧。
谁费丹青,点涴太清。
只好钓雪矶头,终朝笑看远山青。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月涧所作,名为《荐福鲁山长老请赞》。诗中描绘了一位长老的形象,他行脚于宋朝,历经三十七位恶知识的磨砺,最终在天童寺布下丝网,折倒了平生,对佛祖和僧侣持有敌意。他住在五处山中,却无所擅长,对宗教无益,未上承师传之灯。诗中提到他效仿佛照授秀岩之法席,但鲁山自感在道德上难以与五宿观堂的老僧相比。最后,诗人感叹,这样的形象似乎被丹青所玷污,只能在雪矶头钓鱼,终日笑看远山青绿。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长老复杂且独特的性格,以及诗人对其的深刻理解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