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半岁力苦辛,秋夕不得饱昏晨
出处:《饱节歌》
明 · 薛雍
水田早稼喜秋熟,贫家富贵勤入谷。
今年春旱田又蜮,蘧篨仓箱多不足。
富家有田僦贫人,聚敛众入积陈陈。
日夕酒牲宴戚邻,俯顾妻子亦欣欣。
贫家半岁力苦辛,秋夕不得饱昏晨。
多田多种谷不少,田空稼收谷亦了。
二三黄小牵母啼,求人斗粟似珠玑。
母得粟归儿莫哭,今朝饱节免空腹。
哀哉苍生苦无禄,安得水火变米谷。
今年春旱田又蜮,蘧篨仓箱多不足。
富家有田僦贫人,聚敛众入积陈陈。
日夕酒牲宴戚邻,俯顾妻子亦欣欣。
贫家半岁力苦辛,秋夕不得饱昏晨。
多田多种谷不少,田空稼收谷亦了。
二三黄小牵母啼,求人斗粟似珠玑。
母得粟归儿莫哭,今朝饱节免空腹。
哀哉苍生苦无禄,安得水火变米谷。
鉴赏
这首《饱节歌》由明代诗人薛雍所作,通过鲜明对比描绘了贫富差距之大,以及农民劳作与生活的艰辛。诗中以“水田早稼喜秋熟”开篇,预示着丰收的喜悦,但紧接着转折,揭示了贫家因春旱和田地歉收而陷入困境的现实。“富家有田僦贫人”,展现了富户利用贫困农民的土地谋利,而贫家则在艰难中挣扎求存。
“日夕酒牲宴戚邻,俯顾妻子亦欣欣”,描绘了富户奢华的生活场景,与贫家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而“贫家半岁力苦辛,秋夕不得饱昏晨”则直接点出了贫家一年四季的辛劳与饥饿。最后,“二三黄小牵母啼,求人斗粟似珠玑”,形象地表现了贫家儿童因饥饿而哭泣,向他人乞讨粮食的可怜情景。
全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薛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体现了其关注民生、批判现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