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官更纳粟,被刖尝至屡
出处:《答言几道》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严侯本武人,科举偶所慕。
弃官更纳粟,被刖尝至屡。
平生等身书,弦诵遍行路。
晚邀进士赐,食报一何暮。
回思丙丁间,春闱我犹赴。
都门有文会,子作必寄附。
传观比尤王,一读舌俱吐。
谁知厄场屋,同辈空交誉。
天倾地维绝,万事逐烟雾。
八股竟先亡,当时殊不悟。
寒窗抱卷客,亿兆有馀诅。
吾侪老更黠,检点誇戏具。
烦君发庄论,习气端如故。
弃官更纳粟,被刖尝至屡。
平生等身书,弦诵遍行路。
晚邀进士赐,食报一何暮。
回思丙丁间,春闱我犹赴。
都门有文会,子作必寄附。
传观比尤王,一读舌俱吐。
谁知厄场屋,同辈空交誉。
天倾地维绝,万事逐烟雾。
八股竟先亡,当时殊不悟。
寒窗抱卷客,亿兆有馀诅。
吾侪老更黠,检点誇戏具。
烦君发庄论,习气端如故。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答言几道》,主要通过讲述严侯(可能是一位人物)的经历,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反思和批评。严侯本为武人,却因偶然对科举产生向往,为此放弃官职甚至自费求取功名。他勤奋读书,但最终在科举中遭遇挫折,即使晚年获得进士赐予,也未能改变早年受挫的命运。
诗中提到严侯在科举落第后,他的文章被同辈传阅,虽有才华却被贬低,仿佛天地倾覆,世事如烟雾般消散。作者感叹八股文风的盛行导致了科举的衰败,而广大寒窗苦读之人对此深感愤慨。诗人自嘲,虽然年老但仍能察觉到这种陈规陋习,希望对方能提出深刻的见解,指出这种习气依然存在。
整首诗以严侯的故事为引,揭示了科举制度的局限和其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郑孝胥的笔触犀利,语言质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