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逐春风林外啭,雁归寒渚雪中迷
出处:《和白岩再叠前韵》
明 · 吴俨
山城面面俯长溪,万古溪流不向西。
莺逐春风林外啭,雁归寒渚雪中迷。
雨晴石上泉声细,日落岩前树影低。
老圃不须长抱瓮,只今新水已成畦。
莺逐春风林外啭,雁归寒渚雪中迷。
雨晴石上泉声细,日落岩前树影低。
老圃不须长抱瓮,只今新水已成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城与溪流的和谐共存,以及自然界的生动景象。首联“山城面面俯长溪,万古溪流不向西”以山城俯瞰长溪起笔,展现了山城与溪流的地理关系,同时通过“万古”一词,赋予溪流以悠久的历史感,暗示其永恒不变的特性。颔联“莺逐春风林外啭,雁归寒渚雪中迷”则转向对季节变换中生物活动的描绘,黄莺追逐着春风在林外鸣叫,大雁在寒冷的河洲中迷失方向,两相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春去冬来、自然界的生命循环。
颈联“雨晴石上泉声细,日落岩前树影低”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绘,雨后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声音细碎悦耳;夕阳西下,岩石前的树木投射出低垂的阴影,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尾联“老圃不须长抱瓮,只今新水已成畦”则转而关注农事活动,老农不必长时间提着水瓮浇灌,因为新的水流已经灌溉好了田地。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农耕生活的智慧与便利,也暗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整首诗通过对山城、溪流、自然生物、农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