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市儿弄狡狯,变化往往能通神
出处:《感春四首次昌黎韵 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挂冠神武猗何人,洗耳松风拂龙鳞。
不知有冬漫春夏,了无荣悴空喜嗔。
我今何为在尘世,看花对酒长忧贫。
长安市儿弄狡狯,变化往往能通神。
仙人长爪双鬓雪,弹指东海三扬尘。
嗟哉吾党二三子,呻吟蛩駏还相亲。
清晨坐起天气白,下照万木浓光新。
不须停杯转烂漫,隐几一梦山中春。
不知有冬漫春夏,了无荣悴空喜嗔。
我今何为在尘世,看花对酒长忧贫。
长安市儿弄狡狯,变化往往能通神。
仙人长爪双鬓雪,弹指东海三扬尘。
嗟哉吾党二三子,呻吟蛩駏还相亲。
清晨坐起天气白,下照万木浓光新。
不须停杯转烂漫,隐几一梦山中春。
鉴赏
这首诗《感春四首次昌黎韵(其四)》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画面。
首句“挂冠神武猗何人”,以挂冠神武的典故,暗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超脱,寻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接着“洗耳松风拂龙鳞”一句,通过洗耳听松风、拂龙鳞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宁静。
“不知有冬漫春夏,了无荣悴空喜嗔”两句,以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强调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间荣辱的淡然态度。
“我今何为在尘世,看花对酒长忧贫”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既有对物质贫困的无奈,也有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长安市儿弄狡狯,变化往往能通神”一句,以长安市井中的小人物和他们的变幻莫测,反衬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超凡脱俗之境的向往。
“仙人长爪双鬓雪,弹指东海三扬尘”描绘了一位仙人的形象,长指甲、白发苍苍,却能轻弹手指使东海扬尘,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力量与智慧。
“嗟哉吾党二三子,呻吟蛩駏还相亲”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之人的珍惜与怀念,即使生活困苦,也能够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
“清晨坐起天气白,下照万木浓光新”描绘了清晨的美景,阳光洒在万木之上,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不须停杯转烂漫,隐几一梦山中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即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但在心中仍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春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