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听楞严终懒出,道人知我祖无心
出处:《春深三首 其一》
宋 · 苏辙
郊原红绿变青阴,闭户不知春已深。
稍喜荒畦添野荠,坐看新竹补疏林。
帘中飞絮萦残梦,窗外啼莺伴独吟。
欲听楞严终懒出,道人知我祖无心。
稍喜荒畦添野荠,坐看新竹补疏林。
帘中飞絮萦残梦,窗外啼莺伴独吟。
欲听楞严终懒出,道人知我祖无心。
注释
郊原:乡村野外。青阴:深绿的树荫。
荒畦:荒芜的田地。
野荠:野生荠菜。
新竹:新生的竹子。
帘中飞絮:室内飘落的柳絮。
啼莺:黄莺。
楞严:佛教经典。
懒出:不想出门。
道人:僧人。
祖无心:指佛家无欲无求的心境。
翻译
郊外原野的色彩由红绿转为深深的翠绿,我闭门不知春天已经深了。稍稍感到欣喜的是荒地里野生荠菜多了起来,静坐着看新生的竹子填补稀疏的树林。
室内,窗帘上的飞絮缠绕着破碎的梦境,窗外,黄莺的啼鸣陪伴着我独自低吟。
想要聆听《楞严经》的声音,却懒得出门,知道僧人了解我祖师爷本无心于尘世纷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深入而诗人未察觉的景象。首句"郊原红绿变青阴",写出了春天色彩的变化,由鲜艳的红绿转为青翠的阴凉,暗示了时光的流转。"闭户不知春已深",诗人闭门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浑然不觉春天已悄然逝去。
"稍喜荒畦添野荠",诗人发现荒地上的野荠生长,这让他感到一丝欣喜,自然的生机让人心生安慰。"坐看新竹补疏林",他静观新竹生长,填补了林间的空隙,寓含了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和谐。
"帘中飞絮萦残梦",室内飘动的柳絮如同梦境中的残留,增添了淡淡的离愁。"窗外啼莺伴独吟",窗外黄莺的鸣叫与诗人的低吟相伴,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
最后两句"欲听楞严终懒出,道人知我祖无心",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沉思,宁愿静心修禅也不愿外出,反映出他对尘世的淡泊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深时节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闲适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