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光明山,下有太古雪
出处:《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
宋 · 晁公溯
久闻光明山,下有太古雪。
大冬剧严凝,厚地愈融结。
峥嵘成层冰,千岁终不灭。
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阙。
初非人磨砻,真是天剞劂。
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
巨细皆晶荧,表里俱洞澈。
或疑普贤化,谁得昆吾切。
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
诚宜置宴坐,相伴修白业。
可配寒露壶,清泠濯明月。
大冬剧严凝,厚地愈融结。
峥嵘成层冰,千岁终不灭。
野翁因斸荒,得此走城阙。
初非人磨砻,真是天剞劂。
形模如圭长,颜色逾玉洁。
巨细皆晶荧,表里俱洞澈。
或疑普贤化,谁得昆吾切。
太阳一照曜,神光时发越。
诚宜置宴坐,相伴修白业。
可配寒露壶,清泠濯明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光明山:传说中的圣洁之地。太古雪:古老的积雪象征纯洁。
严凝:极度寒冷。
峥嵘:形容山势峻峭。
普贤:佛教中的智慧和慈悲象征。
昆吾切:古代宝剑名,比喻珍贵难得。
神光:神圣的光芒。
白业:修行中的善行。
寒露壶:象征清冷的器物。
翻译
长久以来听说光明山,山下藏着太古的积雪。隆冬时节格外严寒,大地冻结更加深厚。
山势峥嵘,层层冰层累积千年,永不消融。
老农挖地时偶然发现,这奇景直奔城中传扬。
并非人力打磨,而是自然鬼斧神工。
形状如同长圭,色泽洁白无瑕。
无论大小都晶莹剔透,内外通透如镜。
有人怀疑这是普贤菩萨显化,谁能解读这神秘之谜。
每当太阳照耀,神光时而闪烁。
确实应该设宴观赏,与它共修清净之道。
它能与寒露壶相配,清冷中洗净心灵,如明月般明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作品《谢王元才见惠峨嵋山菩萨石》,通过对所赠之石的描绘,展现了峨嵋山古雪的奇特景象和其宝石般的质地。诗人首先赞叹石头来自光明山,历经千年仍保持冰雪般纯净,峥嵘如层冰,非人力所能磨砺,实乃天工之作。石形如圭,色泽洁白,内外透明,犹如佛像普贤,又似神刀所刻。阳光照射下,石中神光时隐时现,显得神圣而明亮。诗人建议将此石置于宴席,伴以修行,或与寒露壶、清月共赏,增添了禅意和高雅的气息。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表达了对友人馈赠的珍视和对自然造化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