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全文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出处:《与崔策登西山
唐 · 柳宗元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拼音版原文

míngchǔshānjìngbáiqiūjiāngxiǎo
liánmèiwēiqiáoyínghuíchūlínmiǎo

西cényuǎnháojiēle
zhòngdiéjiǔgāowēimángdòngtíngxiǎo

jiǒngqióngliǎnggāochūwànxiàngbiǎo
chíjǐngfàntuíyáofēnghánxiǎo

zhéānsuǒshāoyàncóngfēnrǎo
shēngtóng寿shòupéngkēngyāo

jiǎnliánkùndiānméngqièyōumiǎo
fēilìngqīnàishūshuí使shǐxīnshénqiāo

ǒudùnshānshuǐguānniǎo
xìngyānliúhuǎnchóuchángrào

注释

连袂:即手拉着手。
袂,衣袖。
危:危险。
杪:树的末梢。
迥穷:极尽很远很远的地方。
迥,远;穷,尽。
两仪:古指天地或阴阳。
诗中指天地间。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
颓波:向下流的水势。
篠:小竹。
胥靡:又作“縃靡”,古代对一种奴隶的称谓,因被用绳索牵连着强迫劳动而得名。
彭铿:同“彭亨”、“膨脝”,腹胀大的样子。
蹇连:如跛足的驴子行路艰难。
蹇,跛足。
颠踣:犹颠踬,倾倒。
引申为挫折。
幽眇:精微深妙。
悄:忧愁的样子。

翻译

南国的群山格外幽静,高飞的白鹤声声长鸣;深秋的潇湘从黑夜里醒来,晶莹的霜花将晨光结凝。我们携手渡过残破的木桥,曲曲折折爬到了高过所有树尖的山头。
站在西岭上放眼远望,宇宙间一丝一毫尽收眼底。重重叠叠的山峰啊九疑最高,隐约迷茫的洞庭啊显得微渺。
放眼眺望辽阔的天地间,这里高出宇宙间一切物象的外表。奔驰似的美景飘浮在北流的潇水上,遥迢的长风掠过寒碜的竹梢。
遭谪贬还能有什么事可做,已渐渐厌倦了终日的纷纷扰扰。活着似奴隶被抛弃在南荒,等于把生命夭折在满肚子的苦水里。
跛脚的驴子怕的是受困扑倒,愚蠢和蒙昧怕的是深妙精微。不是让深深爱过的人疏远,谁能让人这般心悲神凄。
让我们双双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看水底鱼儿游天上鸟儿飞。幸好你留在我的身边,舒缓了我心中的愁结肠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隐逸生活的心境。开篇“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两句,设定了一个清晨的宁静场景,白色的露珠在秋天的清晨尤为明显,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着,“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描绘了诗人行走于险峻的山路和古木参差的森林中的景象。这里的“连袂”指的是长衣拖地,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复杂地形中行走的不易。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则是从高处眺望,视线所及之处,无论远近都一览无余,这种景观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中,“九疑”指的是山的层次,形容山势的险峻和复杂,而“洞庭”则是湖名,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处之地的幽深。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在之地的高远和超脱,仿佛站在天与地的边界上俯瞰万物。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则转向动态描写,表现了山水间景色的流动变化,以及秋风带来的凉意。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适应和喜爱,同时也对尘世的喧嚣有所倦怠。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中,“胥靡”是古代的一种说法,指的是长寿之物;“彭铿”则形容树木的茂盛。这里诗人将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界相比较,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一句,则展示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艰难和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面对未知时的恐惧和迷茫。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则是表达了对亲朋好友间情谊淡薄的感慨,而内心深处却有所牵挂。

最后,“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诗人通过隐逸于山水之中,得以观赏自然界中的生灵,从而缓解了自己的忧愁。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