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心在知无补,辟谷惟应伴赤松
眼看多稼秋乾死,梦骇洪涛夜怒冲。
云汉仰瞻天万里,风茅惊捲屋三重。
先忧心在知无补,辟谷惟应伴赤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迁所作的《悯岁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脱下官服,投身农事,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深切忧虑与无奈。
首句“脱却朝簪学老农”,诗人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他放弃了官场的荣华,选择与农民一同劳作,体现了对社会底层疾苦的关注。
接着,“海乡无奈岁频凶”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背景。海乡,指的是海边地区,这里常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岁频凶,意为年复一年地遭遇荒年,生活艰难。这一句反映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眼看多稼秋乾死,梦骇洪涛夜怒冲”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破坏以及对人们心灵的冲击。多稼,指丰收的庄稼;秋乾死,形容秋天干旱,庄稼枯萎;洪涛夜怒冲,则是夜晚洪水暴发的情景。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自然灾害的残酷和无情。
“云汉仰瞻天万里,风茅惊捲屋三重”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壮阔景象和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云汉,指天空中的云彩;瞻,看;天万里,形容天空广阔无垠;风茅,风吹动的茅草;捲,卷起;屋三重,形容房屋被大风摧毁的严重程度。这两句通过广阔的天空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对比,突出了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
最后,“先忧心在知无补,辟谷惟应伴赤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先忧心在,意为先于他人担忧,但这种担忧似乎无法改变现实;知无补,知道自己的努力无法弥补损失;辟谷,一种古代养生方法,不食五谷;赤松,传说中的仙人。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能力有限的承认,同时也流露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