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吾来此,洞中凉似秋
出处:《游善卷洞》
明 · 杨巍
五月吾来此,洞中凉似秋。
问僧拓石刻,携去记曾游。
问僧拓石刻,携去记曾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传说中的隐士善卷的敬仰,以及对善卷洞这一神秘地标的探索与想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构建了一幅洞穴世界的奇幻图景。
诗中首先提到善卷的名声,他拒绝接受舜的禅让,选择隐居于此。接着,诗人想象赤符使者寻找善卷的踪迹,发现了一个清澈的潭水,仿佛是善卷洗涤耳朵的地方。善卷洞因此得名,并被描述为上乾下水的奇特结构,与秦人所传的桃源相映成趣。
诗人表达了想要邀请李白或韩愈来题写长句的愿望,但自谦才力不足,担心自己的诗句会惹怒山神。随后,诗人描绘了善卷洞内部的奇异景象:千年的玉石泉水、十尺长的龙涎、裂缝中流淌的苍藤和巨鳌,以及倒挂的苍藤和神兽般的景象。这些描述充满了神话色彩,展现了洞穴的神秘与壮丽。
诗中还提到了洞内的时间流逝与自然现象,如白龙的蜕骨、倒挂的苍藤、飞舞的神兽、钟鼓之声、狮象之舞,以及乳窠的形态。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与动态感的世界。
进一步的描述包括洞内的水田、仙人耕作的玉禾金黍、难以测量的深度以及可能存在的神秘力量。诗人通过这些想象,试图捕捉洞穴内在的奥秘与美丽。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善卷洞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反思。他希望借由天斧之力,揭示洞穴的奥秘,并在洞外的春风中体验到与洞内截然不同的氛围。诗人在结束时表达了对善卷洞的向往,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旅,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探索的深刻反映,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