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匮乏无斗储,箧椟缄縢有双璧
出处:《文徵仲画老子见赠旧寄观音像并此奉谢》
明 · 薛蕙
本家楚濑乡,远师周柱史。
流沙竟长往,谷神应不死。
真源古县近西原,祠宇荒凉旧宅存。
不见犹龙写生色,秪同摸象解空言。
衡山先生今顾陆,赠我真人真一幅。
天机渊默藏根柢,日角分明辨眉目。
先生高士非画师,一纸千金难易之。
四方求者苦不得,我未往求先见遗。
往年曾寄圆通像,髣髴白衣来海上。
今者挥毫图伯阳,恍惚青牛归故乡。
老夫家居贫转剧,偶然富与公侯敌。
箪瓢匮乏无斗储,箧椟缄縢有双璧。
平生嗜好释与仙,幸遭同病还相怜。
已将彩绘作佛事,更拟形似传灵筌。
学通二氏我何有,画备六法谁能先。
不惭俚调酬妙品,往来聊结三生缘。
流沙竟长往,谷神应不死。
真源古县近西原,祠宇荒凉旧宅存。
不见犹龙写生色,秪同摸象解空言。
衡山先生今顾陆,赠我真人真一幅。
天机渊默藏根柢,日角分明辨眉目。
先生高士非画师,一纸千金难易之。
四方求者苦不得,我未往求先见遗。
往年曾寄圆通像,髣髴白衣来海上。
今者挥毫图伯阳,恍惚青牛归故乡。
老夫家居贫转剧,偶然富与公侯敌。
箪瓢匮乏无斗储,箧椟缄縢有双璧。
平生嗜好释与仙,幸遭同病还相怜。
已将彩绘作佛事,更拟形似传灵筌。
学通二氏我何有,画备六法谁能先。
不惭俚调酬妙品,往来聊结三生缘。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蕙对文徵仲所赠画作《老子》的感怀之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文徵仲高超画艺的赞赏,也透露出对艺术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本家楚濑乡,远师周柱史”点明了诗人的出身和对古代大师的敬仰,暗示了他对艺术传承的重视。接着,“流沙竟长往,谷神应不死”两句,以自然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艺术生命的永恒,体现了对艺术不朽的信念。
“真源古县近西原,祠宇荒凉旧宅存”描绘了一幅古朴而略显荒凉的场景,通过对比,强调了艺术与历史的联系,以及在变迁中的坚守。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不见犹龙写生色,秪同摸象解空言”,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中真实情感与表面模仿之间区别的思考。
“衡山先生今顾陆,赠我真人真一幅”提到文徵仲的画作如同真人一般生动,进一步赞美了其艺术成就。随后,“天机渊默藏根柢,日角分明辨眉目”则从艺术技巧的角度,赞扬了文徵仲作品中蕴含的深邃内涵与精湛技艺。
“先生高士非画师,一纸千金难易之”表明了对文徵仲作为艺术家而非普通画师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肯定。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四方求者苦不得,我未往求先见遗”表达了对未能亲自向文徵仲学习的遗憾,以及对文徵仲慷慨赠画的感激之情。
最后,“往年曾寄圆通像,髣髴白衣来海上。今者挥毫图伯阳,恍惚青牛归故乡”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艺术作品穿越时空的力量。诗人自述虽生活贫困,但内心富足,与艺术相伴,表达了对艺术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文徵仲的画作,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人生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艺术与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