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认犀奔知鹿角,忽逢龙挂见胡髯
出处:《和登安济亭》
宋 · 蔡襄
亭上风吹藤帽檐,为怜清胜得安恬。
惊涛触岸层澜碎,落日衔山半景尖。
遥认犀奔知鹿角,忽逢龙挂见胡髯。
城南一去通沧海,无限春寒向晚添。
惊涛触岸层澜碎,落日衔山半景尖。
遥认犀奔知鹿角,忽逢龙挂见胡髯。
城南一去通沧海,无限春寒向晚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安济亭所见的景象,以风、藤帽、江涛、落日、山色和远方的沧海为背景,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壮丽。首句“亭上风吹藤帽檐”写出了诗人身处亭中,微风轻轻吹动藤帽,透露出闲适之情。次句“为怜清胜得安恬”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清幽景色的喜爱,心境安详。
“惊涛触岸层澜碎”描绘了江水拍打岸边,浪花四溅的动态画面,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而“落日衔山半景尖”则捕捉到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落日余晖映照在山头,景色如画。“遥认犀奔知鹿角,忽逢龙挂见胡髯”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远处山势的起伏,如同犀牛奔跑和龙的须髯。
最后一句“城南一去通沧海,无限春寒向晚添”暗示了诗人站在亭上远眺,感受到春寒渐深,但海的广阔让人心胸开阔。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深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