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全文

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

出处:《羲农
宋 · 陆游
羲农去不反,释老似而非。
太息众皆醉,逝将谁与归。
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
安得同心者,灯前语造微。

拼音版原文

nóngfǎnshìlǎoérfēi

tàizhòngjiēzuìshìjiāngshuíguī
jīngshíwàngròuwèijìnyǎncháifēi

āntóngxīnzhědēngqiánzàowēi

注释

羲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人。
反:返回。
释老:佛教和道教。
似而非:表面上相似但实质不同。
太息:叹息。
众皆醉:众人沉迷于世俗。
逝:离去,这里指作者自己。
归:回归,归宿。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
忘肉味:忘记肉食的滋味。
掩柴扉:关闭柴门。
安得:如何能获得。
同心者:志同道合的人。
造微:深入探讨,微妙之处。

翻译

羲农的时代已经不再返回,佛教和道教虽有相似之处却并非实质相同。
众人沉迷于世俗,我叹息着找不到可以共归的人。
长时间忘记肉食的味道,整天关闭柴门独自沉思。
如何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灯下深入交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羲农》,通过对古代先贤羲皇和农耕时代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沉迷于世俗、偏离淳朴之道的忧虑。"羲农去不返"暗示了对理想社会的追忆,而"释老似而非"则暗指对佛教道教的反思,认为它们虽有教化作用,但并非完全符合理想。

"太息众皆醉"描绘出众人沉迷于物欲的状态,诗人深感孤独,"逝将谁与归"表达了他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无奈。"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甚至到了忘记肉食滋味的程度,常常独自关闭柴门,过着简朴的生活。

最后两句"安得同心者,灯前语造微"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能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一起在灯下深入探讨人生哲理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陆游对于理想社会和个人道德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