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全文

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

出处:《入郴江诗
隋 · 薛道衡
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
征涂非白马,水势类黄牛。
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
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
缘崖频断挽,挂壁屡移钩。
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

拼音版原文

zhàngjiézūnyánhuì

yánglíngliú

zhēngfēibái

shuǐshìlèihuángniú

tiàomíngshí

jiànyōngshāzhōu

ànhuíchádǎozhuǎn

tānchángchuánquè

yuánpínduànwǎn

guàgōu

háiqīng

dōngfāngláishàngtóu

注释

仗节:手持节杖,象征着忠诚与使命。
遵严会:参加庄重的会议或集会。
扬舲:扬帆行船,这里特指乘舟。
溯急流:逆流而上。
征涂:行进的道路,征程。
白马:这里比喻明确的指引或路径。
水势:水流的状态和力量。
黄牛:形容水流湍急,如同黄牛奔跑般猛烈。
跳波:跳跃的波浪,形容水势汹涌。
石碛:水中的石滩或沙洲。
溅沫:飞溅的水沫。
拥沙洲:聚集在沙洲周围。
岸回:河岸弯曲回转。
槎倒转:木筏似乎在水中倒退,形容行船艰难。
滩长:险滩绵延不绝。
船却浮:船只因水流作用反而顺流而下。
缘崖:沿着悬崖边缘。
断挽:断开拉纤的绳索,指停止或改变方向。
挂壁:船靠在峭壁上。
移钩:调整固定船只的铁钩位置。
青丝骑:骑着装饰有青丝的马,象征过去的荣耀或身份。
东方来上头:从东方而来,占据显赫的位置,可能指归隐前的高位或荣耀。

翻译

手持节杖遵循着庄严的集会,乘舟逆着急流而上。
行进的道路并非白马所指,水流的气势却像狂奔的黄牛。
波浪跳跃拍打着石滩发出声响,飞溅的泡沫聚集在沙洲旁。
河岸转弯处木筏好像倒退行驶,漫长的险滩上船只反而顺流而浮。
沿着悬崖频繁地用力拉纤,挂在峭壁上多次移动铁钩。
回想起骑着青丝马的日子,从东方而来居于上首之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行舟于湍急河流之中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船只在险峻水域中前进的艰难与勇猛。

"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 开篇即刻画出船只紧握着桨杆,与激流对抗的情景,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征涂非白马,水势类黄牛。" 这两句通过比喻,将河流的力量比作强悍的黄牛,形象地表达了水流的汹涌与力量。

"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 波浪在岩石间跳跃发声,水花飞溅在沙洲上堆积,生动描绘出水势的猛烈和河流的曲折。

"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 岸边曲折如同旋转的车轮,船只在长 滩中逆流而上,这两句强调了行舟者的技巧与勇气。

"缘崖频断挽,挂壁屡移钩。" 船行者紧紧抓住悬崖边缘,不断调整和移动固定船只的钩索,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险、机智应变的情操。

"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 最后两句以往事回忆的口吻,提到“青丝骑”,可能是指年轻时期的英勇形象,或是某种特定的记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壮志未酬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坚韧。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