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安山直下栗阿时,一斛之水数斗泥
出处:《大清河》
明 · 刘崧
大清河,浑漉漉,南黄河,清淯淯。
今河不与古名同,自是河流有反覆。
君不见安山直下栗阿时,一斛之水数斗泥。
徐州吕梁走下邳,可以照见人须眉。
清河北河入北海,黄河入淮东入海。
彼此争流不相待,两水清浊各自流。
终然到海同一沤,东流北流君莫愁。
今河不与古名同,自是河流有反覆。
君不见安山直下栗阿时,一斛之水数斗泥。
徐州吕梁走下邳,可以照见人须眉。
清河北河入北海,黄河入淮东入海。
彼此争流不相待,两水清浊各自流。
终然到海同一沤,东流北流君莫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大清河》描绘了大清河与黄河的对比,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水性。诗中以“浑漉漉”和“清淯淯”形容河水的清澈与浑浊,展现了两条河流的不同风貌。诗人通过“安山直下栗阿时”和“一斛之水数斗泥”的生动比喻,描绘了河水在某些地方的混浊程度,如吕梁和下邳一带。
接下来,诗人指出虽然大清河和黄河的名称不同,但它们都最终流入大海,“终然到海同一沤”,意味着无论起点如何,最终都会汇合。最后两句“东流北流君莫愁”表达了诗人对河流流向的豁达态度,告诉读者不必为河流的流向而忧虑,它们都有自己的归宿。
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河水的清浊变化,暗示世事无常,但终究会归于统一,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